“正党风、倡廉洁、扬正气”“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仲夏时节,记者走进昭化区各镇村,文化广场建设标准,村规民约绘画上墙,倡树文明新风的标识标语及公益广告牌等随处可见。
近年来,昭化区紧密结合乡村治理实际,推进全区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等举措,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我觉得有必要制定关于环境卫生的规定,制止乱扔垃圾、乱堆乱放行为……”日前,在卫子镇新荣村村民议事会上,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就新的村规民约讨论得热火朝天。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村规民约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村民唱主角,村民说了算。在广泛征求村(居)民意见基础上,昭化区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和完善,对婚事中的“定亲、礼金、迎亲、婚礼、婚庆、婚俗”和丧事中的“祭奠哀悼、锣鼓礼乐、安葬酬劳”等进行了规范,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相关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写入规章制度,并公示上墙,确保宴席办理依法依规。
村规民约是村民共同制定、共同认可的“公约”,通过让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倡导乡风文明,打造宜居乡村。
昭化区针对村规民约中存在的内容普通化、执行形式化等突出问题,创新推行“4684”村规民约管理模式(即坚持党的领导、合法合规等4个原则,确立社会秩序、群众权益等6项重点,严格乡镇把关、司法审核等8大程序,建强责任落实、运行监管等4个机制),引导和激发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推进村规民约落实见效,助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换来了美丽乡村的蝶变。道路宽阔整洁,民居干净雅致,家家有花、户户如画的乡村新景图在昭化区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