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统筹谋划。因地制宜谋划产业道路、灌溉渠系、土地整理等短板弱项,精心规划一批项目,突出以工代赈项目资产折股量化分红模式成效,将项目建成资产折股量化到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主体,进一步带动项目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2)促进群众增收。将建成的基础配套、公共服务配套、产业配套等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范畴,开发一批“保洁员”“巡逻员”等公益性岗位。定期组织项目区已脱贫人口、易地搬迁人口等开展砼浇筑、砖砌、电工焊工等实用就业技能培训,依托公益性劳务专合社参与工程建设,拓宽群众就业渠道。(3)强化示范推广。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鼓励投资规模小、技术要求简单的优先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