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咬定青山不放松 “赈”心助开幸福花——我市“以工代赈”专项项目工作开展掠影

发布机构: 广元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8-27 字体: [ ]

初秋时节,生机勃勃。广元大地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现场,当地务工群众身着反光马甲,佩戴安全帽,手拿铁锹铁镐……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以工代赈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劳动技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市立足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扩大以工代赈政策效益,主动作为、统筹谋划,重点从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实施管理、工作落实保障等方面着力,创新探索工作模式,让以工代赈政策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聚焦民意:让一批项目建起来

如何做好以工代赈工作?广元始终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在全省首创以“乡镇推选、县级筛选、市级初选”方式优选项目参加省级遴选,精准扎实的项目前期工作得到省市领导肯定。

“项目怎么建,群众说了算。”苍溪县2023年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创新拓展项目属产业类基础设施项目,位于歧坪镇和平村,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整理504亩,改建灌溉渠3.06千米,改建山坪塘15口,改建生产路0.66公里。该项目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于2023年6月开工,2024年5月全面完工。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建设什么。”昭化区将国家和省市关于以工代赈工作各项部署逐级落实到基层一线。同样采取村民自建方式的昭化镇2024年省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涉及朝阳村和灯杆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们在项目上干活都是定人定岗定酬,工钱都是按月支付,务工群众干起活来劲头十足,不怕苦不怕累。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刘毅表示,只有全心全意服务好群众,促进其稳定增收,才能答好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

以工代赈项目把解决群众需求放在首位,成功转变以往“施工单位干、村民群众看”的状况,实现“为我建”到“我来建”的转变。在项目建设上,广元全面推行四川省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方式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由村“两委”组织召开村民会议议定项目建设内容,组建项目理事会,由理事会开展务工群众“定人、定岗、定酬”及施工器械租赁、建材采购、技术人员聘请等“租购聘”工作,基层干部谋事议事、管理项目、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自建方式,让项目理事会成为管理者,群众成为参与者和监督者,实现了“自己的项目自己干。”青川县还探索建立“青e就业”数字平台,创新用工单位线上出单、劳务专合社线上派单、群众自动匹配接单的数字化运行新模式,让群众务工组织更加数字化、精准化。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我市共争取到位中省以工代赈项目112个、中省资金4.0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项目31个、中央财政衔接资金项目55个、省级专项资金项目26个。

汇聚民力:让一方群众富起来

建一个项目,赈一方百姓。我市坚持把以工代赈项目作为撬动乡村振兴、就业带动的“杠杆”,在项目建设中把“工”用起来,让“赈”发挥出来。

8月7日,在利州区龙潭乡桃园村2024年省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挡墙建设现场,村民们有的拿着锄头填沟,有的拿着铁锹铲土,好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作为2024年省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龙潭乡桃园村),项目总投资433万元,其中省预算内资金300万元,该项目于2024年5月29日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4月底完工。项目主要围绕安置点人居环境整治土地整理、新建挡墙,联户梯步,砖砌栅栏等建设内容,预计吸纳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129人,发放劳务报酬142.6万元。

“以工代赈这个项目就是好,因为村里很多弱劳力在家门口也能挣钱。一听到有项目建设,村民都积极参与,有的还带着家里的年轻人一起过来上班,大家都干劲十足。”桃园村村委副主任舒军说。

“挣钱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近年来,广元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扩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同时,不断强化项目过程监管,制定加强督导暗访等五条项目管理措施,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四到场”要求,确保以工代赈项目建成民心工程。

且看,旺苍县以工代赈专项为米仓山黄茶产业配套的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民;利州区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青川县在省级重点工程唐家河游客中心项目实施以工代赈,更大规模地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增收;剑阁县在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产业园,通过折股量化分红盘活集体资产,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搬迁群众增收……

“自己的项目自己干、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市以工代赈事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以工代赈不仅让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事做、有钱挣,更让已脱贫、易返贫等低收入群众干起来、跑起来,一大批从未外出务工的农村妇女、年老弱劳力等群体,也通过务工获得收入,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自豪感。

绘就民愿:让乡村振兴活起来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以工代赈,赈的是为民的初心,是“授人以渔”的长久。

在朝天区曾家镇毛坝村,总投资569万元的朝天区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于2024年5月动工。朝天区锚定创建曾家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目标,在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发挥项目补短拼图效益,充分释放以工代赈赈济功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据介绍,该项目可实现交通道路畅达成环。建成3.7公里乡村连接路,进一步提升旅游出行通达性,助推曾家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使赈济功效充分彰显。项目采用村民自建方式建设,将吸纳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155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71万余元,人均增收1.1万余元;使农旅产业串珠成链。项目实施将曾家镇毛坝村500亩高山露地蔬菜与两河口镇现代农业园区串联,形成高山露地蔬菜产业规模化、连片化、抱团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以工代赈务工劳务报酬、岗前技能培训、务工以岗代训、特殊岗位设置、产业技能培训、折股量化分红、公益岗位安置、产业带动就业八大赈济事项,足额发放劳务报酬,扎实开展技能培训,设置公益岗位,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另外,我市创新“3335”技能培训模式,按照项目前中后三个阶段,依次序开展安全生产、施工技能、产业技能等三类培训,培养项目明白人、工程能干人、产业带头人等三类人员,创建务工、特殊、公益、企业用工、自助创业等五类岗位,切实提升群众长期就业本领。苍溪县还动员县职业高中对项目区全覆盖免费开展培训和推荐就业,不仅让务工群众熟练掌握劳动技能,还通过职业学校推荐务工群众实现再就业,进一步促进群众稳定就业。

道路宽了,乡村美了,钱包鼓了……2022年9月,在全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视频推进会上,广元就“采用村民自建方式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作交流发言;2023年5月,广元市委、市政府在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同时,创新制作《三分钟读懂以工代赈》《以工代赈政策如何推广》《四川省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政策解读》《四川省创新运用“一卡通”平台直发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机制政策解读》等宣传动画,向广大群众宣讲以工代赈政策,推动以工代赈政策落地生根。

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攀高峰。新时代下,广元将大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进一步坚守“赈”的初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推动以工代赈工作质效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