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市政府新闻办通报2011年全市网络问政情况新闻发布会>>详情
索 引 号 092337799/2012-011710626 公文种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发布日期 2012-02-15 主题词 市政府新闻办通报2011年全市网络问政情况新闻发布会
【字号:
打印

市政府新闻办通报2011年全市网络问政情况新闻发布会

1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互联网管理中心主任向志纯通报了2011年全市网络问政情况。市外宣办主任杨晓波主持新闻发布会。

发布全文如下: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全国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的一年,也是我市推进网络问政常态化成效显著的一年。我市以书记市长信箱、建言献策论坛和微广元官方微博为主体,构建网络社情民意和网络舆情一体化管理机制,既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科学决策,又促成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得到解决,群众拥护,社会反响良好。下面,我给大家通报相关情况。
一、我市网络问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多渠道开通网络社情民意直通车。做到“群众有事,我们主动请你说”。2008年7月建立书记、市县区长信箱;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开办“建言献策”论坛。2009年1月,在广元门户网站开设市民留言板和“有话对网络新闻发言人说”窗口。2010年10月,把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和其他网站“有话对市州委书记说”等网民留言并入书记市长信箱办理回复。2010年12月开通微广元官方微博。为了让群众知晓这些网络社情民意直通车,市内媒体广泛链接和宣传。目前,这些直通车全线畅通,方便快捷,运转良好,延伸区域和终端用户量持续增长。
(二)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做到“群众有事,我们认真给你办”。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能办的事情马上办,不能办的事给说法,绝不允许消极敷衍百姓;暂时没有条件的,要给群众解释清楚,取得群众理解。2011年,书记市长信箱共办理群众来信1.83万件(3年累计5.67万件),回复率100%,办结率99.8%;人民网、四川在线等网民留言回复率为100%,办结率100%;“建言献策”论坛网民意见和建议1251条得到有关县区和部门官方实名ID回复,办结回复率93.08%;全国各网站论坛涉广贴文2340条得到有关县区和部门回应。群众的投诉、求助、咨询、意见和建议得到解决和回应,给市委市政府写感谢信1011件(3年累计3000余件)。
(三)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做到“群众有事,我们引导依法办”。集中力量办好广元新闻网等门户网站和“微广元”官方微博,加强国家政策法规宣传,方便市民获取、查询相关资讯。开展了创建文明网站活动,召开了网民、版主座谈会,在全国率先发出“做文明诚信网络公民”倡议书。先后有3批次,160多名网民参观考察了广元市灾后恢复重建,2批次40多名网民体验了环卫、交警工作。网民由“网络猜政”到“亲自见证”,由围观者变为宣传员。同时,教育引导网民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问题,做负责任的民意诉求者。坚决打击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网络虚假信息,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多名网络造谣者被行政处罚,或诫勉教育。
二、我市网络问政的社会反响
各县区和市级部门畅通网络社情民意渠道,妥善应对处置网络舆情,努力化解网络突发事件,网络问政能力不断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我市网络问政制度化、常态化的实践与经验被市内外许多地方学习和借鉴。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中国青年报、搜狐网、腾讯网、新浪网、凤凰网、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华西都市报、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和市内媒体也不断关注和报道。
2011年两会期间,人民网专访市委书记罗强。新华社刊发《四川广元网络问政零距离沟通社会》。
2011年8月16日,市委书记罗强被邀出席人民网“全国网络问政与社会创新管理”高端论坛,被邀第一个演讲。罗强书记在论坛上《坚持网络问政,真情服务群众》的演讲得到与会专家和媒体一致好评。
2011年10月,《五位一体聚民意,躬身为民促和谐——广元市创新社情民意调查机制的实践与体会》作为新时期群众工作典型经验被全省通报。
2011年12月3日,中宣部舆情信息局孙瑜副局长高度评价我市互联网管理和网络问政工作:“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2011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人民网重点报道《 四川剑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网络问政事例。《[四川?广元]网上留言快速办理,春耕用水不再发愁》被人民网评为2011年网络问政暨网民留言办理优秀案例。
2011年12月25日,“微广元”在2011年中国优秀政府网站推荐及综合影响力评估中,获得“2011年度中国优秀政务微博”称号。微广元评为中国优秀政务微博的评语是:“正是他们的开拓创新和勤奋努力,2011年才当之无愧称得上中国政务微博元年,他们的成功为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2011年12月29日,人民网刊登人民网观察员雷强《网络问政以“协同”促进“认同”》文章,广元网络问政经验再次获得肯定。
2011年12月底,微广元被腾讯微博评为“微博问政先锋奖”。
2012年1月19日,《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地市级领导留言量、回复量、回复率TOP50排行榜出炉。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市长马华办理网民留言回复率名列全国前茅。
三、我市网络问政的主要体会
(一)网络问政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方式。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把重视网络舆情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写进党委全委会决定,下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坚持网络问政工作的通知》,把网络问政工作纳入县区和部门目标考核。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天批阅群众来信。党委、政府把网络作为官民互动、上下沟通的桥梁,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民生求助渠道,确保了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既有利于消解群众利益诉求,又有利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近年来,我市通过网络问政,切实解决市民“打的难”、汽车加气难、群众出行难、城市路口过街难,大力整治南河水污染、噪音扰民、城区学校大班额、菜价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当得知南山排洪隐患突出、石马坝数万居民苦不堪言的情况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时深入调研,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工程治理,确保了几万当地群众长远受益。广元110厂区道路由于道路产权不明,长期得不到维修,毁损严重,政府投资800万元解决周边3万群众通行难。每年专门安排资金设立“广元市文化奖”和“剑门关文学奖”,就是根据市民给书记市长信箱写信建议,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在市级财力较弱的情况下设立的面向全国专项文艺奖项。类似许多问题得以成功化解,得益于网络直通决策,网络连着民心。
(二)网络问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创新社会管理既要创新对现实社会的管理,也要创新对网上虚拟社会的管理。虚拟空间不虚拟,虚拟社会直通现实社会。一方面,加大网络问政力度,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另一方面,努力规范网络传播秩序,促进网络环境不断优化。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将现实生活中群众的诉求解决好了,就能在虚拟空间里将可能出现的网上突发事件消除掉。依法管网,教育引导网民做文明诚信网络公民和负责任的民意诉求者,就能营造出健康、向上、和谐的网络环境。
(三)网络问政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群众来信是对我们党员干部的信任,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期待。网络问政让群众充分行使话语权。维护群众话语权既关乎群众利益,也关乎到我们工作作风和执政理念的转变。在回复群众来信时,我们许多领导都会写“谢谢你的来信!”节假日还会送上节日的祝福和问候。网络问政提高了办事效率。群众来信当天批转,有的急事“零时差”办理,一般事情要求必须及时办理完毕。网络问政增大了透明程度。广元推行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公开承诺、空缺领导岗位公开竞争、拟任人选业绩公示等热点敏感问题,主动通过网络发布,不遮掩、不回避。去年,广元市县区乡镇换届,群众投诉不升反降,真正实现了大规模换届风清气正。网络问政加大了监督力度。全社会都可以通过公开信件栏目,对所有的信件办理质量监督。广元日报和广元电视台开办了《书记市长信箱信件办理跟踪》栏目,以新闻调查、曝光等形式给予舆论监督。网络问政改进了部门工作。广元市《书记市长信箱数据分析报告》、《建言献策意见和建议办理情况通报》、《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为党委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各部门在分析报告中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四)网络问政是构建大舆情信息体系的迫切要求。舆情信息贯穿于党委政府工作决策的全过程,作为一种资政、决策的战略性资源正被广泛认识和重视。网络问政解决了传统信访成本高环节多、社情民意层层过滤等缺陷,群众足不出户既可及时反映诉求,又可随时查阅诉求受理办理情况;政府也不需层层上报、层层下转,而可直通诉求群众、直接解决诉求问题。做好网络舆情工作,实现网络问政制度化,对于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