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450030/2012-00585 | 公文种类 | 无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 |
发布日期 | 2012-05-10 | 主题词 |
什么是台风和台风的作用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而热带气旋是指热带地区形成的一种低气压。它不断旋转,并伴有大风和强降雨天气。
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划分为4种类型,中心风力在7级和7级以下的称“热带低压”,8到9级称“热带风暴”,10到11级称“强热带风暴”,12级和12级以上称“台风”。这4种类型热带气旋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相互转化。
台风只有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洋面上时称为“台风”,如发生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则称为“飓风”。
伴随热带气旋而来的常常是强烈的天气变化,如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和龙卷风等等,因此热带气旋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但热带气旋带来的雨水对久旱、酷热地区无疑也有缓解旱情和暑热的作用,一次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大约30亿吨降水。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台风太大太多不行,没有也不行。
台风结构
台风内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水平分布可以分为外层区(包括外云带和内云带)、云墙区和台风眼区三个区域;铅直方向可以分为低空流入层(大约在 1公里以下)、高空流出层(大致在10公里以上)和中间上升气流层(1公里到10公里附近)三个层次。在台风外围的低层,有数支同台风区等压线的螺旋状气流卷入台风区,辐合上升,促使对流云系发展,形成台风外层区的外云带和内云带;相应云系有数条螺旋状雨带。卷入气流越向台风内部旋进,切向风速也越来越大,在离台风中心的一定距离处,气流不再旋进,于是大量的潮湿空气被迫强烈上升,形成环绕中心的高耸云墙,组成云墙的积雨云顶可高达19公里,这就是云墙区。
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侧,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当云墙区的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由于气压梯度的减弱,大量空气被迫外抛,形成流出层,只有小部分空气向内流入台风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心,这就是台风眼区。台风眼半径约在10~70公里之间,平均约25公里。云墙区的潜热释放增温和台风眼区的下沉增温,使台风成为一个暖心的低压系统。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