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450356/2013-00058 | 公文种类 | 无 | 发布机构 | 市交通运输局 |
发布日期 | 2013-04-26 | 主题词 |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战略部署,适应“两化”互动加快推进的需要,以“三个服务”为宗旨,以服务“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为基点,以促进建成西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目的,以推进四川省道路运输行业的现代化进程为主题,将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作为根本任务。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健全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全面建立起结构合理、综合一体、安全可靠、绿色低碳、信息通畅的高品质现代道路运输行业。
二、规划原则
1、坚持“道路运输与综合运输”协同一体
道路运输行业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运输系统中处于量大面广衔接密切地位,坚持发展道路运输与铁路、水路、航空和城市交通等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良性互动,完善各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道路运输“门到门”的运输优势,才能更加顺利地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因此必须协调道路运输与综合运输的发展,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完善。
2、坚持服务“城镇化与产业化”统筹推进
城镇化与产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和形态,在二者进程加快之际,道路运输行业要积极发挥助推作用,重点强调坚持城乡客运统筹协调发展与推动道路货运升级发展两项工作并重并举的思路。通过突出和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客运网络化、多样化发展;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构建与产业(物流)园区有效对接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真正找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抓住传统货运转型的时机,切实满足城镇化与产业化带来的客货运需求。
3、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主导”共同作用
道路运输业要实现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和百家争鸣的良好竞争秩序。通过强化政府的主导功能,突出政府在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将政府职能定位为行业引导者,努力转变管控型的思维模式、管理方式及手段,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进入、退出机制,引导经营行为规范化发展。通过合理、规范的市场化运作,实现行业秩序稳定,促进道路运输体系健康持续发展。
4、坚持“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匹配一致
结构调整是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有效动力,道路运输结构的调整必须要符合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企业结构等转型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道路运输行业经营主体、组织、运力、经营结构来适应出行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灵活化的转变,满足不同类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高品质运输服务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要,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5、坚持“加快发展与节能减排”齐头并进
为了适应交通枢纽的建设和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必须将加快行业发展作为根本认识,认清差距、找准难点、各个突破。在强调发展同时,更需要防止高能耗、高污染的产生,“十二五”更加强调贯彻“低碳化”绿色运输的思想,始终将“节能减排”作为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落实到行业的各个领域。加快发展与节能减排二者并重、并行,才能使行业的发展既能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又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从而真正做到切合人民利益。
三、“十二五”道路运输业发展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将是我省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迈向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的新阶段。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道路运输行业发展总体目标:“搭建道路运输纵向体系、完成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增强行业内在发展能力、提升行业对外服务质量”。到2015年,四川省道路运输行业基本搭建起层次分明、配合良好的行业纵向体系,建立起结构合理、综合一体、安全可靠、绿色低碳、信息通畅的高品质现代道路运输业,行业发展和管理水平进入全国前列,西部领先,基本适应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的需要。
到“十二五”末,全省城乡一体、衔接有序的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组织集约、运营规范的道路货运服务体系初具形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道路客货运枢纽站场体系基本建立;品牌连锁、诚信经营的运输辅助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道路运输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法规政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新的提高。现代道路运输业全面加快发展,能够为经济社会提供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绿色的道路运输服务。行业纵向体系由六大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到“十二五”末,我省道路运输行业基本完成转型升级,行业结构更加合理、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和运输设备规模适应市场需求,布局与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一体化发展成果显著,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法规政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四、主要工作任务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道路运输行业主要工作任务是“推进两类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三个结构、提高四项能力、深化一个建设”,即“2341”的工作思路。
1、推进两类基础设施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道路运输基础建设主要任务为推进两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即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综合客运换乘枢纽和物流货运枢纽为重点的客货站场体系,最终在全省形成以国家枢纽站、次级枢纽站为中心,县级车站为基础、农村站点、公交站为补充的配套道路运输站场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具体任务见表。
具体建设项目 |
“十二五”任务 |
公路客运站场 |
全省除攀枝花、绵阳、内江、南充外的其他6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地级市建成至少2个一级客运站,除甘孜、阿坝外的9个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地级市建成至少1个一级客运站。县及县级市建成至少1个二级以上客运站。各省辖市都具备一个功能完善、换乘方便、适当超前的综合客运枢纽中心站。 |
物流园区 |
在成都建成至少2个功能较为完善的综合型物流园区。在全省重要港口、铁路集装箱节点站和重点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完成一个货运站(物流园区)。 |
城市公交场站 |
有条件城市建设集公交与公路等其他方式为一体的“零换乘”综合客运枢纽,平原地区城市主干道公交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例达到50%以上。 |
农村客运站场 |
85%的乡镇建有客运站(每个重点镇建成一个等级客运站),80%的行政村建有停靠点或招呼站。 |
2、优化三个结构
针对构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支线公路-城乡道路相匹配的道路运输网络体系”及“国家枢纽-次级枢纽-节点城市相补充的道路运输物流体系”的行业发展目标,主要从道路运输装备结构、道路运输经营结构和道路运输经营主体结构三方面来优化我省道路运输结构。为实现结构的优化需开展的具体工作见表。
具体工作任务名称 |
“十二五”工作任务内容 |
农村客运片区 |
全省每年选择5个左右的县(区)开展农村客运片区经营示范工程,总结典型经验,完善农村客运片区经营的管理制度。 |
道路货运企业 |
各省每年选择10-15家具备良好条件的道路货运企业,通过对其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设施装备更新的引导和扶持,鼓励其延伸物流服务,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
甩挂运输试点工程 |
在全省选取一批运输企业参与甩挂运输试点工程。重点对于试点企业甩挂运输站场设施改造、甩挂运输作业信息管理系统、甩挂运输车辆购置给予引导和扶持,使试点企业“十二五”末牵引车与半挂车比例达到1:3。 |
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 |
建立车辆技改补助专项资金,加大补助力度,引导干线公路营运货车向重型化、轻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
3、提高四项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省道路运输行业发展还应努力提高道路运输能力,主要可以从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从业人员素质能力四个方面来体现。
4、深化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
以提升行业的精细化管理和高品质服务水平为目的,深化“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成果,积极实施部“十二五”推广的道路运输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提高行业数据综合利用能力和公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