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四川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实施意见>>详情
索 引 号 008450030/2014-01096 公文种类 意见 发布机构 广元市人民政府
成文时间 2014-07-18 发布日期 2014-07-24 文号 广府发〔2014〕19号
有效性 有效 主题词 关于贯彻四川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实施意见
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四川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实施意见
【字号:
打印

广府发〔2014〕1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根据《四川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川府发﹝2014﹞28号),为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现对我市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足市内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的总体要求,强化政策支持,改善基础条件,推进科技进步,构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持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到2020年,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2.32亿斤。

——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到2020年,全市耕地面积稳定在25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0万亩左右。

——粮食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新增高产稳产农田70万亩,耕地质量提高0.5-1个等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55%,粮食生产减灾增效水平明显提高,损失率下降1-2个百分点。

——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粮食良种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6%以上,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8%。

二、产能布局

(一)南部低山丘陵区

以苍溪县全部乡镇,剑阁县、昭化区大部分乡镇,利州区、旺苍县部分乡镇为主。规划承担产能任务21.66亿斤,占全市产能任务的67%,其中水稻、玉米、小麦和马铃薯四大重点作物生产能力分别达到9.571亿斤、5.148亿斤、5.572亿斤和0.168亿斤,分别占该区域产能规划任务的44.2%、23.8%、25.7%和0.8%。

(二)中部河谷走廊区

以沿108线、广普铁路、广巴公路、利州区、昭化区、剑阁县、青川县、旺苍县部分乡镇为主,包括竹园、下寺、剑门、昭化、宝轮、三堆、盘龙、工农、荣山、元坝、柳桥、白水、嘉川、东河等乡镇。规划承担产能任务3.232亿斤,占全市产能任务的10%,其中水稻、玉米、小麦和马铃薯四大重点作物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109亿斤、0.858亿斤、0.796亿斤和0.168亿斤,分别占该区域产能规划任务的34.3%、26.6%、24.6%和5.2%。

(三)北部中山生态区

以地处广元北部的青川县(竹园镇除外)、朝天区所有乡镇和旺苍县北部、利州区西北部乡镇为主。规划承担产能任务7.425亿斤,占全市产能任务的23%,其中水稻、玉米、小麦和马铃薯四大重点作物生产能力分别达到0.410亿斤、2.574亿斤、1.592亿斤和1.344亿斤,分别占该区域产能规划任务的5.5%、34.7%、21.4%和18.1%。

三、主要能力支撑建设工程

(一)水利建设工程

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新建乐园、双峡湖、曲河、大寨、雷家河、鱼洞河、万家峡等7座中型水库,新建剑门关、杨家河、东阳沟、梅岭关等一批小型水库。启动建设亭子口灌区建设、武引二期相关项目。加强水土保持、防汛工程设施建设。加强已成灌区改造,提高渠系配套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开展“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按照《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2011-2015年)》(川府发〔2011〕9号),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搞好统筹协调,整合农业、水利、国土、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开展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和耕地地力建设,积极推进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努力实现农田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三力”提升,确保耕地持续、高效产出。在全市新建70万亩高标准农田,重点开展坡改梯、田型调整、农田排灌设施和田间道路建设,配套地力培肥建设,实现项目区耕地地力提高0.5-1个等级,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每亩平均提高100公斤以上。

(三)种业提升工程

建立和完善种子生产基地和监管体系。建设水稻种子生产基地2个,苍溪县和剑阁县各建2万亩。在朝天区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1个,面积1万亩。建设农作物品种区试站8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7个。建设农作物种子监管中心8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7个。建设覆盖主要生产基地、农作物种子销售市场及种业企业的信息监测直报点8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7个。

(四)高产高效创建工程

按照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和转化增值的总体要求,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加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集成、创新、推广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打造成片连线的高产示范带、展示线和辐射区,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全市每年建设玉米、水稻、马铃薯、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示范片25个、25万亩,5年建成示范面积125万亩。

(五)生产组织创新工程

通过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交易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农村科技户、种田能手和农业业主大户,通过入股、租赁和转包等方式受让农户流转出的土地,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种植;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多种形式的粮食生产服务组织,积极推广全程(环节)托管、土地股份合作、职业经理人等多种运行模式,组织分散农户,实行良种统一供应、技术统一标准、肥水统一管理、农机统一作业、病虫统一防控、产品统一销售,切实提高粮食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全市培育种粮大户800户,扶持以种粮为目的和提供专业化种粮服务的农民合作社20家。

(六)科技支撑示范工程

强化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大力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农业科技专家团队建设,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健全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探索建立多元化新型农村科技服务形式,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不断创新推广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粮食作物新品种50个、新技术50项。在粮食重点县区的乡镇建设标准化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全员实施农技推广岗位证书培训,提升乡镇农技人员农业专业水平和推广服务能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素质,重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万人次。

(七)农机化推进工程

认真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发展机械化育插秧,推广玉米、马铃薯等的收获机械、播种机械和适合我市丘陵山区的轻便化、多功能机械,促进农机装备升级换代、结构优化。进一步推进农机农艺的融合,积极探索不同种植模式的机型选择和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整合资源,加大田间机耕道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机作业、机械通行条件,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力争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建立农机农艺融合万亩示范区3个,推广新增粮食生产机械化播种机、水稻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械等5000台套。培育农机合作社25个,开展农机操作和维修人员培训1万人次。建设田间机耕道3000公里。

(八)机电提灌建设工程

加快老旧提灌站更新改造,恢复改善灌面。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园区建设,新建一批技术先进、运行经济、操控简便的骨干提灌工程,拓展保障区域,扩大有效灌面。大力发展机电节水灌溉工程,有序推进机电抗旱服务队建设,努力提高提灌站机具的完好率和运行效率,力争到2020年全市适宜提灌的区域基本实现提灌机电化,确保我市粮食生产用水需求。全市新建提灌站100座/3500千瓦,技术改造300座/10500千瓦,组建抗旱服务队20个,机电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

(九)重大病虫害防控工程

按照现代植保理念要求,完善重大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项目,建立常规防治和应急防控机制。积极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示范,扶持植保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防控效果。加强植物检疫队伍建设,完善设施设备,提高行政执法综合能力。在全市增设重大病虫测报站2-3个,群众测报点3-5个,确保重大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重点县区搞好应急防控队伍建设,配备高效植保器械,使之具备快速处置局部突发病虫灾害和检疫性疫情能力。每年开展重大病虫防控示范区建设5万亩,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3万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面积2万亩。

(十)气象保障工程

建设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候资源开发与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业务工程、特色农业气象保障服务工程、现代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工程)三大系统。通过项目的实施,建成国内一流的粮食增产气象保障系统,显著提高农业气象监测预报能力、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全市高炮、火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农村快速高效地获取政策、价格、供求、农业气象、物候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提供新的途径,增加全市农产品的外销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完善全市粮食增产气象保障体系,固定作业点标准化建成率100%,使全市人工增雨效率提高10%,防雹作业有效率提高20%。

(十一)粮食收储及流通体系工程

健全粮食收购和储备网络,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加大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产销接对,建立80个“放心粮油工程”店,大力提高粮食流通率和商品率。大力开展粮食产后服务,着力推动农户科学储粮,尽量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在7个粮食生产县区建设7个粮食收购库点和5个储备(中心)库点,建设粮食仓容量20万吨。建设粮食物流重要节点2个,提高粮食流通率和商品率。在7个产粮县区实施产后服务工程,为4万户农户配置新型储粮装具,力争使工程受益地区粮食产后损失控制在3%以内。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严格实行“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农业、发展改革、粮食、财政、水务、国土、科技、扶贫移民、以工代赈、经济和信息化、商务、供销、气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和持续推进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我市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作。

(二)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对“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的投入力度,将中央财政产粮大县奖励增量资金全部用于粮食产业发展,增加用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专项投入。建立健全以奖代补等引导性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粮食生产环节和经营主体的补贴力度。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增强信贷支持。激发民间投资,引导向粮食倾斜。

(三)技术保障

充分发挥我市现有农业技术人才的优势,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生物技术、培育良种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强人才引进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政策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兑现“农业四补贴”,支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耕地向种粮大户和种粮能手集中,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种植;加大对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奖励和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规模种植、规模经营,带动粮食转化增值, 提高种粮效益。

(五)宣传保障

各县区、市级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在组织领导、政策落实、资金投入、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 树立一批工作典型,扩大社会影响。

(六)绩效考核制度保障

把粮食生产和功能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制定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对各地重视程度、任务分解落实、完成进度、配套资金落实、政策配套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纳入各级政府“三农”工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同时强化粮食安全责任,把粮食生产情况作为评价各地产能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各地要制定产能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并于每年 11 月30 日前将年度建设情况总结上报市政府。

附件:1.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分工

2.广元市粮食生产能力分解表


广元市人民政府

2014年7月18日

附件.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