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450399/2015-00180 | 公文种类 | 无 | 发布机构 | 市林业园林局 |
发布日期 | 2015-09-21 | 主题词 | 政协提案,回复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元市委员会:
你所提交的《关于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提案》收悉,感谢你对我市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根据你所提建议,现回复如下:
我市具有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栽植历史悠久,土壤气候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后备土地资源充足,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干部群众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经济效益日益显著,已成为山区扶贫攻坚、助农增收挑大梁的支柱产业,并在全国、全省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建成核桃、油橄榄、山桐子产业基地180万亩;核桃基地面积和干果产量均居全省第二,仅次于凉山州;油橄榄基地面积和鲜果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仅次于甘肃武都。市委、市政府把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作为全市农业五大特色“百亿工程”进行重点打造。
一、主要成效
(一)面积产量实现突破,助农增收效益显著
2014年度,全市新发展标准化核桃种植基地22万亩,核桃基地规模达161万亩,基地总量在省内仅次于凉山州。全市核桃产量突破8万吨,达到8.3万吨,基本与凉山州持平,成为全省人均核桃产出第一大市。实现核桃产业总产值40亿元,全市农民从核桃产业人均获取收入15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核桃重点产区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5500元,户均核桃收入达22000元。朝天区蒲家乡河坝场村7组何昌春,一个人经营5亩核桃林,2014年收获核桃干果2500斤,实现现金纯收入50000元,单个劳动力年收入堪比高劳动强度的建筑业。核桃产业已成为全市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巩固油橄榄基地16.3万亩,油橄榄鲜果产量达3050吨,实现种植和加工产值1.83亿元,同比增长103%。
(二)品牌建设卓有成效,新型主体带动有力
“朝天核桃”成功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荣获2014年首届四川“果王子”大赛核桃类唯一金奖。2015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朝天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由朝天区25个乡镇扩展至全市7个县区170个乡镇,产地范围扩大近7倍。这是继茅台酒、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扩大产地范围后,全国第三个、四川第一个扩大产地保护范围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扩大产地范围,有效地促进了广元核桃产业资源整合,实现品牌共建共享。
天湟山核桃食品有限公司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和中国绿色时报社联合评选为“中国核桃产业十佳企业”,并成功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版挂牌上市,其产品“嘢核桃乳”母乳化生产技术获国家专利保护;紫阳农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股权交易所中小企业版挂牌上市;荣生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剑门”牌核桃油、橄榄油成功打造为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广元橄榄油”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市已培育核桃产业发展类农民专合组织80余家,成员户达8000余户,带动农户30000余户,全市核桃生产的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旺苍县普济镇黄花山核桃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示范社。
二、主要工作
(一)以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通过实施品种改良、加强丰产综合管理、整合资金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等方式,全市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核桃基地规模持续扩大,基地质量和效益有效提升。2014年,全市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共计2亿元,新建现代林业产业园区7个,其中市、县区财政直接投入超过2000万元。
(二)以采穗圃建设和技术培训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品种改良进度
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之初,我市曾引进不少外地品种,很多品种表现出“水土不服”,出现了不挂果或挂果少、病虫害发生严重、树势早衰等问题。为提高产业效益,品种改良势在必行。为确保品种纯正,全面推行先栽实生苗再嫁接的技术路径。为保证新栽实生苗嫁接和品种改良有充足的优质穗条,按照县区基本自给、市内调剂余缺的基本原则,结合核桃发展目标,规划建设本地优良核桃品种采穗圃3500亩,制定了《广元市核桃采穗圃建设技术规程》,严格采穗圃建设档案管理,严格品种来源审批,严格把关穗条采购方式,确保了全市核桃基地品种纯正。
为保证嫁接技术力量,市林业园林局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联合开展木本油料树种嫁接技术骨干队伍培训工作,拟在两年内培训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树种嫁接技术骨干3000名,在重点乡镇培训嫁接技术工7000名以上,使全市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树种嫁接技术人员达万人以上,形成“万名嫁接工合力推品改”格局。
(三)以综合管理和科技攻关为突破口,大力提高核桃基地效益
全面开展以防病治虫、松土施肥、修枝整形为核心内容的丰产综合管理,采取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农家有机肥与专用复合肥配合使用、定干整形与疏花疏果两手抓等措施,全面提高基地效益。由市林业园林局牵头,组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引进研究生专业团队,重点围绕核桃病虫害防治、品种选育、测土配方施肥、高标准建园技术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研究新技术,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以生产环节监管为重点,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充分利用科技下乡、科技赶场和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介,加强对可食林产品生产过程的指导,大力推广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引导林农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等投入品,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规范林农生产行为。大力开展例行监测。2014年,我市实现了对可食林产品质量安全的自主检测,检测核桃50批次、产地土壤50批次,全市12个森林食品基地,分别检测产品20批次、产地土壤20批次,实现对产地和产品的动态检测。严把苗木种子检疫关。对全市苗木、种子繁育基地实行现场检疫,严格把好调运检疫关和复检关,有效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本地化病虫害传出。加强林业投入品管理,主动协调工商、质检等部门,严禁高毒高残农药用于木本油料产品生产过程,并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
(五)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创新企农利益联结机制
针对农民大量外出务工,产业发展面临劳力缺失、技术缺失、经营主体缺失等问题,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推动产业发展向业主、能手适度集中,向有条件、有实力、有能力的经营管理者适度集中,积极构建起以家庭林场为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领军人+社会化服务超市为依托的“1+3”格局,探索“户改场、场入社、社接企、企连市”机制,以有偿流转、“托管”、“半托管”、入股分红、二次返利、实现务工收入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鼓励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流转非林地上种植的核桃等经济林木(果)权,形成规模效应,通过资产评估,申请抵押贷款,给予贴息贷款,降低贷款成本;引入核桃树等经济林木(果)农业政策性保险,降低借贷双方风险。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专业大户、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给予项目倾斜和政策支持。
三、下步打算
(一)确定科学发展目标。2015年,重点抓好木本油料的基地建设、品种改良等工作,实现“十二五”末建成核桃产业基地170万亩、实现核桃产量11万吨、产值50亿元的既定目标。根据全市土地资源现状,“十三五”工作重心转向对已建基地的丰产综合管理和品种改良,提高核桃的产量和效益;抓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抓加工转化、链条延伸,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力争到2020年,全市木本油料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250万亩,其中核桃200万亩,油橄榄20万亩,山桐子30万亩,实现核桃产量40万吨、产值200亿元、核桃产业为地方财政贡献20个亿,全市农民从核桃产业人均获得收入1万元以上,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二)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按照“户成园、村成带、乡镇成规模、县成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核桃产业以“国家级核桃标准化示范区”朝天区为中心,以现有20个万亩核桃乡(镇)为节点向其它乡(镇)辐射;在“四江三线”重点区域整线、整片推进,沿嘉陵江流域、白龙江流域、东河流域、青竹江流域和国道108线、广巴高速、兰渝高速等重点江河干线打造标准化示范带,建成50个以上万亩核桃示范乡镇,重点打造200个以上成片上规模的示范村,核桃基地覆盖全市四县三区200个乡镇以上。油橄榄以青川县和利州区为重点,在昭化区等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地区积极稳妥推进。山桐子以青川县和昭化区为重点,在其他县区探索性发展。
(三)壮大科研攻关力量。根据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现实需要,在现有市油橄榄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广元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20名以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整合本地现有业务骨干,吸纳民间“土专家”,组成50人左右的科研队伍,着力加强对我市木本油料全产业链发展的纵深研究。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议事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专题研究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工作,着力解决推进中的难点问题。严格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工作职责,把握工作进度,认真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真正做到领导落实、力量落实、责任落实。
广元市林业和园林局
2015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