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450620/2017-08271 | 公文种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扶贫移民局 |
发布日期 | 2017-07-07 | 主题词 | 脱贫 攻坚 |
为充分发挥脱贫攻坚规划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统揽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我市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确保实现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市脱贫攻坚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制了《广元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七届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审议,市政府于2017年6月27日以广府发﹝2017﹞25号文件印发。为做好《规划》贯彻宣传落实工作,对《规划》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及重要意义
“十三五”是广元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的攻坚时期。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补齐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村发展中的短板,是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我市召开的全国县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研讨会精神,按照《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部署和《加快推进全市“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完成了《规划》。该《规划》立足广元市贫困现状和成因,紧紧围绕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对“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战略要求、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等作出具体部署。
该《规划》是“十三五”时期广元农村地区脱贫攻坚的指导性文件,对于进一步明确我市脱贫攻坚方向和奋斗目标,深入推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规划》主要内容
(一)主要章节。规划一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是规划基础与背景,主要阐述我市的发展基础、发展态势、“十二五”主要成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规划编制的基础。第二章是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要求、规划依据及范围,是规划编制的遵循。第三章是目标任务,包括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两部分内容。第四章是精准实施贫困人口“五个一批”,按照“五个一批”要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第五章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主要从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持续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促进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实施文化惠民扶贫行动、加大社会保障扶贫力度、社会扶贫、提高财政金融保障水平十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划。第六章是区域发展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明确区域内的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生态建设项目。第七章是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分别按照五个一批贫困人口脱贫、解决贫困突出问题、区域发展重大项目进行了投资概算并提出了资金筹措办法。第八章是创新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从责任落实机制、扶贫投入机制、资产扶贫机制、社会扶贫机制、返贫预防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几个方面阐述了工作措施。第九章是效益预测,主要是扶贫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第十章是保障措施,主要是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监督检查。
(二)主要指标内容
1.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二是《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三是省委、市委关于打赢扶贫攻坚同步实现小康的决定;四是我市农村扶贫开发意见和和行业扶贫专项方案;五是其它各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大决定和政策。
2.规划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前,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7个贫困县区和739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2.9896万贫困人口(2015年底数据)脱贫解困,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乡乡有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户户有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3.规划脱贫攻坚的具体目标:“十三五”期间,根据贫困对象退出机制实施意见,确定 22.9896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个贫困县“摘帽”为脱贫攻坚目标。
贫困人口退出计划:2016年6.1035万人、2017年6.7751万人、2018年7.3623万人、2019年2.646万人、2020年0.1027万人。
贫困村退出计划:2016年148个村、2017年255个村、2018年210个村、2019年110个村、2020年16个村。每年退出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
贫困县摘帽计划:2017年利州区脱贫摘帽、2018-2019年其他6个县区脱贫摘帽,2020年巩固提升。到2019年底,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
4.集中力量解决突出贫困问题: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2019年,实现100%的村通水泥(沥青)路、100%村生活用电达标、100%村有宽带网,解决95%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二是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群众增收。三是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休系。到2020年,建好村级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村卫生室全覆盖,每个行政村有1名合格乡村医生,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四是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到2020年全部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加大新能源设施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项目投入,生态脆弱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好转,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困难问题。
(三)规划项目总投资及来源:全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总投资2734.16亿元,其投资来源为: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1406.58亿元,占51.44%;地方(市、县)资金125.04亿元,占4.57%;农户自筹94.55亿元,占3.46%;信贷资金294.38亿元,占10.77%;业主投资808.72亿元,占29.58%;其他资金4.88亿元,占0.18%。
1.精准实施贫困人口“五个一批”项目投资:精准到户到人“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和就业扶持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总投资95.49亿元。其中:生产和就业扶持一批23.60亿元、移民搬迁安置一批59.57亿元、低保政策兜底一批6.90亿元、医疗救助扶持一批5.25亿元、灾后重建帮扶一批0.17亿元。
2.解决突出贫困问题项目投资: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村建设、教育与能力、生态、卫生计生、文化、社会保障、社会扶贫、财政金融扶贫10大类,总投资1297.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432.68亿元、产业扶贫498.23亿元、新村扶贫168.52亿元、教育与能力扶贫9.23亿元、生态扶贫82.16亿元、卫生计生扶贫49.1亿元、文化扶贫5.69亿元、社会保障扶贫27.9亿元、社会扶贫6.05亿元、财政金融扶贫17.83亿元。
3.区域发展项目投资:区域发展项目包括重大交通项目、重大水利项目、能源和重大生态项目建设4大类,总投资1341.27亿元。其中: 重大交通项目855.54亿元、重大水利项目84.02亿元、重大能源项目371.87亿元、重大生态项目29.84亿元。
三、《规划》效益体现
(一) 扶贫效益。到2020年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7个贫困县、739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摘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二)经济效益。“十三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3%,城镇化率达到47%。实现脱贫摘帽与同步全面小康。
(三)社会效益。到2020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初见成效,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