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453602/2017-11561 | 公文种类 | 函 | 发布机构 | 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 |
发布日期 | 2017-08-22 | 主题词 | 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建议 答复 |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美丽、开放、活力、畅达、幸福之城的建议》(第86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广元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的战略抉择。同步建设山川秀美的美丽之城、开明融合的开放之城、创新改革的活力之城、互联互通的畅达之城、人民满意的幸福之城。目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修编,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一、关于区位优势
立足提升区域城市吸附力,建设畅达之城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对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进行优化提升。一是水运发展,进一步提升嘉陵江通航条件,实现嘉陵江全面通航,建设昭化、苍溪、利州3个港区,其中重点发展昭化港红岩作业区和苍溪港区张家坝作业区,利州港区以客运功能为主。二是航空发展,一方面升级改造盘龙机场,由4C级扩建为4D级,加快拓展国内航线,重点加强广元-乌鲁木齐、广元-九寨沟、广元-哈尔滨、广元-攀枝花等航线,强化支线航空服务,规划远期搬迁;另一方面在剑门关、苍溪、白龙湖、三锅、米仓山、朝天规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开放低空旅游航线,打造通用航空基地,开展航空培训、高空跳伞、抢险救灾等业务。三是铁路发展,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论证工作,全方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西成客专广元段,预留兰渝高铁,升级改造广巴铁路广元段,力争实现县县通高铁。四是构建内外分离、衔接顺畅的对外交通系统,分离现状广巴铁路、京昆高速公路、国道108、国道212区域过境通道,降低区域通道对城市用地的分割影响,强化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形成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系统。
二、关于城市拥堵
近年来,交通拥堵和停车难已成共性问题,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可避免的对城市造成了困扰和影响。新一轮城市总规,道路系统方面主要依托航空、水运、高速、骨干路网、公共交通、停车系统、慢行交通系统等方面内容,构建适应带状河谷城市空间特征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营造安全、高效、低碳的城市交通环境,转变交通管理及设施建设理念,引导居民形成合理的出行方式,支撑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调整。但是,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光靠城市总规的指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在城市总规的指导下,完成、启动了一系列的具体规划设计:一是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我们完成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场规划,规划近期到2020年,加强停车管理和加快停车场建设,重点加强公建配建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基本解决结构性缺失,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形成合理的收费级差体系;中远期到2030年,以停车场需求管理为主,停车场建设为辅,建立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为补充的停车系统,形成布局合理、比例适当、使用方便的与动态交通相协调的停车设施和管理体系。二是按照新修编城市总规提出的2条轨道线路,启动了城市轨道交通论证工作。轨道1号线利用广巴铁路迁改后形成的走廊,联系主城区、大石组团、荣山组团和元坝组团,并在元坝与广巴铁路衔接,长度约22.5公里;轨道2号线为新建线路,联系广元站、上西片区、下西片区、袁家坝片区、红坪片区、昭化古城组团,长度约23.4公里,支撑旅游发展。三是为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按照功能提升、环境提升、品质提升的思路和交通流畅、慢行优先的原则,启动了一环路提升改造规划,一环路包括北环线(则天路、建设路、瞻凤路)、东环线(环城北路、电子路)、南环线(南环路、海口路)、西环线(西滨道、皇泽寺下穿)组成,全长约11.3公里。四是结合“绿色生态”的特色定位,启动了中心城区步行(自行车)交通导则,通过营造环境优美、尺度宜人、高度人性化的步行与自行车环境,吸引中心城区居民在4公里以内采用自行车和步行作为主要交通方式,增进市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支持城市休闲购物、旅游观光、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城市整体魅力,打造具有广元特色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五是,利用水上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新增规划桥梁21座。目前,摆宴坝大桥,白龙江廊桥正在抓紧实施。同时结合水上交通规划和栖凤湖总体规划在现状码头基础上新增加了12个美丽码头,通过水上交通运输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三、关于康养休闲
广元作为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绿色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大山大水大森林特征突出,空气优良、气候温润、四季宜人,康养旅游资源富集,医疗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具备发展康养休闲的先天优势。因此,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一是将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纳入城市性质当中,使其法定化,以强化规划的引领带动和刚性约束。二是结合资源分布特征,按照“多元整合、区域联动”的原则,构建“一核、一极、两带、四区、五廊”的康养旅游空间结构,依托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康体疗养条件,突出“女皇故里”文化品牌和自然山水格局,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核心区;以剑门关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整合昭化古城、剑州古城等周边资源,建设剑昭精品旅游区,打造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增长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建设大蜀道生态康养旅游经济带和嘉陵江生态康养旅游经济带;彰显特色康养资源,建设唐家河、米仓山高端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区,曾家山国家农业公园农旅融合示范区和苍溪红色经典与全域乡村旅游示范区;构筑区际旅游大脉络,促进与大九寨、大秦巴及周边地区旅游大合作,向外辐射打造五条廊道,即朝天经利州至剑阁到成都的蜀道三国文化体验廊道、青川至九寨沟的民族风情文化体验廊道、朝天至汉中的先秦栈道文化体验廊道、利州经苍溪至旺苍到巴中的红色文化体验廊道、昭化经苍溪至南充的嘉陵江山水休闲体验廊道。三是规划了蜀道植物动物园、城北综合公园、红军文化园、栖凤湖总体规划、湿地公园、城市出入口设计等,以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及绿地面积,打造城市“绿肺”,形成“天然氧吧”。四是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康养之都”,为做实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提供载体,编制了黑石坡森林温泉康养城概念规划、三江新区核心区宝轮片区策划及概念规划、四川广元康养示范产业园、天曌山生态康养旅游区概念规划、昭化古城旅游度假区规划等规划。
四、关于提升城市品位
深入挖掘和整理广元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恢复历史记忆。我们一是加快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二是制定城市修补计划,在建筑物、环境设施、建筑小品和雕塑等方面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彰显地方特色。三是建立完善的历史文化资源名录和保护体系,加快完成第二批历史乡土建筑的确定工作,并及时进行挂牌保护,将符合要求的历史建筑逐步纳入文保单位进行保护。四是加大对传统村落、历史乡土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普查的力度,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有计划的修缮、修复损坏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广元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