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广元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年—2030年)》出台>>详情
索 引 号 008450030/2019-01873 公文种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广元晚报
发布日期 2019-04-17 主题词 《广元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年—2030年)》出台
【字号:
打印

《广元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年—2030年)》出台

《广元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年—2030年)》出台

构建“一带三区”产业格局为水产养殖划红线


亭子湖生态有机鱼喜获丰收。广元晚报全媒体记者程朱荣摄


近日,我市《广元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年-—2030年)》(下称《规划》)出台,将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规划》明确,到203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3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0亿元。

对于该《规划》,市水产渔政管理站站长苟忠贵作了详细解读。

环境现状

江河湖水况趋好水产养殖发展潜力大

《规划》指出,2017年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6.37kg,四川省人均占有量18.16kg,仅为全国占有量的1/3,而广元市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为17.14kg,低于四川省人均占有量,市场需求量大。

“这说明了我市发展水产养殖的市场发展潜力。”苟忠贵说,我市境内河流以嘉陵江为主干,有白龙江、清水河、东河、木门河等八十余条河流,水量丰富,可利用养殖的水域资源潜力较大。主要为淡水养殖,水域有池塘、水库、山坪塘、其他水域等可养水域,其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发展淡水渔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苟忠贵表示,我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上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2017年名特优鱼类产量为0.9153万吨,占养殖鱼类总产量的18%。按照减量增收、提质增效的思路,可加大名优品种的养殖,实现品种优质化、良种化,产业规模化。同时,加大天然水域和水库生态养殖力度,利用渔业净水并提升水产品品质。

调整方向

提倡稻田养殖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目前,全市总水域面积158.3万亩,其中可养殖水面105.3万亩,占全市总水域面积的66.5%。有鱼类178种,隶属于7目18科90属。《规划》明确,到203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3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万吨。

《规划》指出,根据我市水产产业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和产业现状,将特色水产业发展方向调整为: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冷水、温泉资源及湖泊水库等大水面资源,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的原则,推动现代化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白龙湖、亭子湖生态养殖为依托,建设三级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加强苗种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并加强品牌建设;以白龙湖、亭子湖、升钟湖剑阁段、柏林湖及中小型水库为主,以大型渔场和环境优美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为辅,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市境内的池塘,均已开发利用于大宗淡水鱼、名特优鱼类和冷水性、亚冷水性鱼类的养殖;水库水域,主要发展放牧式生态养殖。市内最具开发利用潜力的是稻田养殖,目前宜渔稻田开发利用比例较低,是我市提高养殖产量,提升水产品品质,实现提质增效新的增长点。”苟忠贵说。

科学分区

构建“一带三区”产业格局划定养殖红线

《规划》对养殖区域规划布局,构建“一带三区”产业格局。

北部山区冷水鱼产业带。以青川县、旺苍县、朝天区为主要覆盖区域,重点发展流水养殖和仿生态养殖,主要养殖鲑鳟鱼、裂腹鱼、鲟鱼、大鲵等冷水鱼和亚冷水鱼类,逐步发展冷水鱼的初、深加工。

大水面生态养殖区:以白龙湖、亭子湖、升钟湖、柏林湖及全市的中小型水库等优质水面资源,重点发展大水面放牧式生态渔业,主要养殖鲢、鳙、银鱼等滤食性鱼类及长江上游特有的白甲、华鲮、长吻鮠等名优土著鱼类。两湖流域名特优水产养殖区:以苍溪县、剑阁县、昭化区、利州区为主要覆盖区域。重点发展高产高效设施渔业及稻渔综合种养,主要养殖中华鳖、观赏鱼、小龙虾等名特优新品种。休闲渔业区:以白龙湖、亭子湖、升钟湖、柏林湖及全市的中小型水库为主,以大型渔场和环境优美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为辅,大力发展集养鱼、钓鱼、品鱼、赏鱼、住宿、乡村游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渔业。

“《规划》还对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进行了全面明确。”苟忠贵说,禁止养殖区包括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等。限制养殖区包括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等,禁止施肥养殖、高密度投饵养殖,推广放牧式的生态养殖模式。

记者尹泽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