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广元市商务局对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号建议答复的函>>详情
索 引 号 008453514/2019-051 公文种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商务局
发布日期 2019-12-31 主题词 对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号建议答复的函
【字号:
打印

广元市商务局对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号建议答复的函

王晓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第11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争取和建设推进工作。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建设,把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认真做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网点、专业人才培养、电商精准扶贫、市场主体培育和电商品牌打造等各项工作,农村电商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青川县、苍溪县分别于2015年、2016年获得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于2017年旺苍县、昭化区获得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当时两县区同时获得省级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项目),2018年剑阁县、朝天区获得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2019年苍溪县获得国家第二轮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2016年利州区获得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农村电商工作与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提出“全域电商”理念,举全县(区)之力,高点起步、高标要求、高效推进。成立了县(区)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电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原则,务实研究谋划,精心组织推动,注重资源整合,制定了《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方案》等实施推进文件,确定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强力有序开展了县级电商运营中心、镇乡、村级电商站点等载体建设,持续推出了快递物流整合到村、人才培训促创就业、电商扶贫助农增收等特色工作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家、省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实施,对县区大力发展县域电商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引导作用,形成了四县三区全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热潮,广元农村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

二、重点工作进展

(一)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青川县将占地24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青川县感恩文化广场”作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青川县双创空间)进行了提升打造,设置了“三园四中心”(电子商务双创孵化园、仓储物流配送园、O2O体验园、金融服务中心、双创展示中心、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功能区域。苍溪县依托现有国有资产,打造集电商人才培训、一二三产产品展示、网上购物体验、农特产品包装设计、农产品质量监测溯源、小微电商企业孵化、电商创客沙龙、金融服务、京东苍溪特产馆等功能为一体的县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利州区在雪峰街道办事处澳门湾小区建成面积约3000平方米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该中心集电商发展服务、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及产品展示展销、电商交易、创新创业、仓储物流于一体。通过对全市的旅游、文化、民俗等无形资源和广元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产业优势进行深度挖掘,系统包装,统一展示,形成全市优势资源统一集中对外展示的窗口。

(二)镇(乡)、村电商配送服务站点建设全面推进。在电商配送服务站点建设上,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装修、统一设备、统一规格、统一管理的建设原则,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重点对供销、电信、移动、苏宁、京东、万村千乡网点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当地农村居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便民服务和快递配送等民生服务。目前各县区已共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148个,村级电商服务点620个。

(三)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人才队伍。一是依托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双创空间)搭建网商培训孵化基地,为电子商务创业者提供了创业空间(免房租、配置办公家具和电脑等基础设备设施)。同时专业电商运营团队还为创业者提供技能培训、宽带服务、金融服务、快递服务;二是通过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针对不同的电商创业群体,通过到外地学习经验和做法,举办各类电商专题培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因材施教”,开展电商人才培训,使基层党政干部懂电商,广大群众运用电商,传统企业和创业者发展电商,不断壮大电商从业队伍,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性人才。

(四)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青川县整合县内10家物流快递企业,成立“青川县誉通物流有限公司”“青川县同城快递有限公司”,通过政府免费支持场地,匹配项目经费,添置硬件设施设备,在“双创空间”建成了2300平方米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设县乡村物流专线4条,覆盖全县21个乡镇;并将物流快递服务整合进入农村电商服务站,全面开展县—乡—村二段物流配送业务。利州区整合申通、中通、圆通、韵达等快递公司和城区配货车辆资源,突破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依托传统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因地制宜创新建立从村到城市各小区双向畅通运行的物流体系,资源、信息共享,改变以前各个商贸企业均独立完成商品单边配送的局面。

(五)夯实农产品上行基础建设。一是加强产品溯源体系建设。目前青川县已在板桥乡浮寨村果蔬大棚基地、海伶山珍、瓦砾乡木耳基地、向阳茶厂、三锅镇唯鸿食品厂、青溪镇清江源养蜂基地等6个产业基地分别建设了产品追溯体系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县内的川珍实业、唯鸿食品、白龙茶叶等10家企业建立了产品溯源系统,均可扫描二维码进行产品查询。同时在双创空间建设了农产品质量溯源监中心,直接对产业基地进行视频监测、数据分析。二是网络设施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宽带乡村”项目建设,优化升级宽带网络,有效打通阻碍推进城乡数字化建设的鸿沟,全面改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村电商发展奠定良好的网络支撑基础。三是完善互联网金融服务。市县区政府均出台了产业发展小额贷款贴息、支农再贷款等惠民政策。各类金融企业也结合现有的传统金融服务,全面开展电子支付、结算等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四是倾力打造县域公共品牌。青川县在逐步完善的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基础上,积极宣传“绿色青山,四川青川”的生态青川形象,严控产品质量,规范和提升产品包装,打造以“七佛贡茶”“青川黑木耳”“唐家河蜂蜜”为代表的青川县域公共品牌,推动青川农特产品实现“卖掉到卖俏”的转变。苍溪县成功与京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对苍溪猕猴桃进行包装设计、品牌策划。利州区引进台湾专业团队对农特产品、旅游资源整体设计、包装,力争1+10的“区域品牌+农特产品牌”发展格局。引导农产品生产源头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委托秦川、嘉德宝、西蜀智慧等企业对农产品进行网络品牌营销策划,白朝灵芝、三堆香菇、宝轮花茶等贫困村农产品品牌竞相涌现,一村一品已具雏形。

三、下阶段工作思考

下一步,我们继续以国家、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把握精准、助力扶贫、强化服务、聚焦上行、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做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争取和推进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改造一批农村电商服务设施、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社区服务设施为扶贫工作重点。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推动整合县以下物流快递资源,鼓励和支持本地物流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物流配送网点,逐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县(区)、乡()、村的农村信息网络。

(二)推进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县区依托优势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成集信息发布、产品交易、产品追溯于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垂直平台,着力打造“广元造”农特产品互联网市场品牌;推进有条件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中心结算、电子商务等多样化交易方式。

(三)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创新农村新型流通方式,突出服务“三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贸易流通电子商务化。支持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拓展网上订单、电话预约、冷链配送入户、电子结算等经营模式。

(四)培育扶持农村电商主体企业。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全面探索与推广原产地农产品直销、预售、跨境交易、移动商务、线上线下交易融合等多种销售模式。各县(区)培育、扶持2-3个以农特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的电子商务标杆企业。

(五)强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引领。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带动,积极探索适应各县(区)资源条件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巩固青川、苍溪、利州三个示范县(区)示范项目建设成果,加大旺苍县、昭化区示范项目建设推进进度。认真做好剑阁县、朝天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争取工作。
  (六)建立全面高效物流网络体系。通过改善乡村道路情况,引导完善运输和配送体系,积极解决农村电子商务链中物流网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托和整合万村千乡市场体系、供销流通体系、邮政快递物流体系、公交网络运输体系等现有资源,在乡镇、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在县区建立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搭建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在生猪、粮食、水产品、土特产等农产品聚集地带,重点建设一批“互联网+”批发市场,通过出台激励政策,促进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建设。

(七)加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继续鼓励县区建立电子商务县级公共服务中心、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村级网上代购代销点,积极扶持农村青年创业。按照省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继续做好贫困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在贫困村建设一批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

(八)认真做好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市电子商务专家库人力资源优势,利用市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在各县区、镇乡和贫困村有计划、分批次地开展各类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引导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村更多农民群众了解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积极参与创业实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