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减法变乘法的“青川公式”——探访青川如何做好乡镇行政区划改革的“后半篇”文章>>详情
索 引 号 008450030/2020-01762 公文种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广元新闻网
发布日期 2020-02-18 主题词 减法变乘法的“青川公式”——探访青川如何做好乡镇行政区划改革的“后半篇”文章
减法变乘法的“青川公式”——探访青川如何做好乡镇行政区划改革的“后半篇”文章
【字号:
打印

 

青川县三锅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鸟瞰图 沈若飞 摄

    撤乡并镇,后续保障如何不断档?群众服务如何不掉线?干部群众如何并镇又并心?乡村振兴如何排兵布阵、统筹兼顾?如何把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后半篇”文章做好、做实、做得精彩?

    线拉直、灯点亮、加速跑、不掉档,以乡镇的量变助推发展的质变!四川广元探索出了以行政区域规模“减法”转化为加快振兴发展“乘法”的“青川公式”。

    乔庄镇:领跑镇域经济的“火箭军”

    “我们要做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排头兵’,要做领跑镇域经济发展的‘火箭军’!”

    2月13日,在青川县乔庄镇党委会议室里,党委书记罗彦清小心翼翼地“捧”出了尚冒着腾腾热气的新时代“清明上河图”,“一核三圈四片”的布局清晰明了:“一核”即建成以县城乔庄为核心的旅游集散中心;“三圈”即建成以环县城为主的商贸物流经济圈,以县城健身环线为主的康养旅游经济圈,以大坝经黄坪至孔溪环线为主的生态农业经济圈;“四片”即建成以孔溪为轴心的电商产业示范片、以三谷为轴心的乡村旅游示范片、以庄子为轴心的商贸物流示范片、以瓦砾为轴心的观光农业示范片。

    蓝图绘就,胜券在握,一个“城乡统筹、三产融合、生态文明”,承载着5万群众梦想的新乔庄呼之欲出。

    乔庄镇是青川县城所在地。这里既有城市建设,又有农村发展;既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近年来,该镇结合自身优势,勇于探索创新,实现了年年都有新变化、处处都有新景象:建成了战国木牍生态文化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卫生县城,县城三条地震断裂带变身绿色公园带,让城市的“伤疤”变成科普的窗口;农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村如期退出,初心谷、竹溪谷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大沟村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党委先后被授予全省、全市先进党组织……

    2019年12月,乔庄镇迎来了史上区域变化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五个乡镇合并为一个新的乔庄镇,面积超过全县的十分之一,人口达到全县的五分之一,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事务更加繁杂,可谓是千头万绪。

    怎样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如何在这次大考中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作为全县任职时间最长的乡镇党委书记,罗彦清在接到组织让自己继任的命令后,开始思索如何做好“合五为一”这道“数学题”:激活发展潜力,把乡镇数量的减法变成资源优势的加法;增强发展活力,把资源优势的加法变成振兴发展的乘法。

    五指合掌,掌握并拳。新组建的乔庄镇,在编干部近140人,但是来自以前的5个乡镇和4个部门,干部结构较为复杂。如何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形成智慧叠加的集成效应?新班子调整后的第一天起,罗彦清就带领部分班子成员,利用两天时间走完了合并过来的4个片区,与每个干部逐一见面座谈交流,逐个了解掌握每个人的特长、意愿。在充分征求干部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机关干部定岗和驻村要求;结合新的镇情陆续修订完善了机关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财务制度、考勤制度等近二十项制度;出台了《机关中层干部公开竞争上岗管理办法》和《机关干部年度目标绩效考评办法》,通过唯才是举、绩效挂钩,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干部的智慧优势,有效调动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争先的工作环境,比学赶超氛围格外浓厚。

    人口多了,面积大了,镇情变了,必须因势利导、谋定而后动。自春节以来,乔庄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谋划发展。

    自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该镇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户与网格管理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责任制,组建了30个疫情防控尖刀队,并将全镇划分为93个网格化区域,所有干部都深入防疫一线,滚动排查辖区居民和流动人口5.3万人,设置流动宣传站112个,关停重点场所156个,组建交通路卡和小区卡点87个,实现了体温检测全覆盖、人员防控无死角、监测人员无异常。在社区,由于居家隔离人员每天无法出门买菜购物影响生活,该镇便安排全镇所有的“红立方”志愿队伍行动起来,通过“红色代跑”实行一站式上门服务,真正让疫情防控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该镇进一步抓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工作。作为镇党委“一把手”,罗彦清带领班子成员,用了不到近半个月时间走遍了全镇30个村、社区,深入到每个企业和园区,走访了100余名干部和乡贤,经过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和反复调研论证,该镇提出了“以人为本、生态立镇、绿色发展、富民强镇”的发展思路和“一核三圈四片”的规划布局,确立了把乔庄建设成为川北山区“城乡统筹示范镇、三产融合示范镇、生态文明示范镇”的发展目标。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确保实现同步小康目标,巩固和提高精准扶贫成果,该镇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以生态旅游为纽带、生态农业为支撑、生态工业为突破,推动一二三产“高效、互动、融合”发展,拓宽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发展特色产业,是加快建设“产业乔庄”目标的重头戏!今年,乔庄镇将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的旅游集散中心经济圈,巩固提升战国木牍生态文化园、“初心谷·田缘张家”、“竹溪谷·神秘茶树”、凌霄花谷景区品牌形象,推进战国木牍康养综合体、县城国际围猎场、天街萌宠乐园、云水温泉度假酒店、青川山珍博览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未来的乔庄将是一个以避暑休闲、温泉疗养、运动健身、美食康养为重点的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建成后,该镇可实现旅游接待人数1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8000万元以上。同时,该镇将加快建设以县城为核心的商贸中心,以庄子坪为核心的物流集散中心,打造县城滨河路、尚品步行街、明欣广场等集聚型夜间经济带,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二是做靓特色农业。坚定建设“特色农业大镇”目标,继续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做强生态工业是建设“产业乔庄”的又一重要抓手。该镇将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变“坐等”为“上门”,积极招引企业入园发展。鼓励现有10家企业技改扩能,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值,并不断鼓励和支持辖区企业向亿元企业奋进,以实现全镇工业总产值突破6.5亿元的目标。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该镇将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完善落实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深入实施产业、就业、教育、健康、法治、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饮水安全等专项扶贫行动,抓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强化返贫预警阻击,坚决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紧紧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快速推进2000亩白茶基地和500亩瓜蒌基地建设,按照“一村一园”“一村一规”“一户一策”原则,深度谋划贫困户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确保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该镇全面深化家庭道德积分、“红立方”志愿服务、“城乡结对共建、助力脱贫攻坚”机制,构建了“党组织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服务体系,全覆盖慰问1285户3437人贫困建卡人口,着力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

    “要做全县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我们首先要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罗彦清满怀信心地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乔庄镇将深入推进“美丽乔庄·康养福地”建设,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仗、实现全面小康的硬任务,加快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清洁“五大行动”,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0%以上,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50%以上的行政村具备污水处理能力。

    “保障不断档,服务不掉线”,这是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最基本的要求。今年,乔庄镇将按照顺应民意谋项目、集中精力干项目、攻坚克难推项目的自我鞭策,全力抓好广平高速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启动黄坪至县城连接线建设。在被撤并乡镇的基础设施和后续服务保障工作将进一步完善,一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便民服务群众项目将陆续实施。

    为巩固提升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成果,乔庄镇将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结合即将启动实施的村级建制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建制村规模布局,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加快集体资源资产“三权分置”改革,强化统筹运营能力,实现“经营村庄”向“运营村庄”的转变。

    竹园镇:担当反梯度转移的“先行区”

    “我们要做全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生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要担当全县工业产业反梯度转移的‘先行区’。”新年伊始,青川县竹园镇便“高调”抛出了这一重磅消息,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条“锦囊妙计”也应运而生。

    在这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三个乡镇合并重组成了新的竹园镇。新的竹园镇,不仅仅是管理面积的扩大、人口的增加,更是资源禀赋的进一步彰显,产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镇域经济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如何实现并镇又并心?如何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如何让镇域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人员融合,推动机构高效运转,这是实现镇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先决条件。”竹园镇党委书记郭文桃告诉记者。

    该镇在抓好人大代表选举、资产清理移交等“后半篇”文章的同时,打破年龄和身份限制,合理配置全镇干部职工。经镇党委会研究,将办公室、财政所等人员充实到产业发展任务较重的村社区,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调整到矛盾纠纷突出的村社区,确保各项工作无缝对接、有序开展。结合行业特点,镇党委政府统筹林业站、畜牧站、水利站、人社中心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机构和人员职责分工、压紧压实责任,加快补齐村级发展短板,真正把改革红利普及到村到人,为强村并组和乡村振兴夯实人才基础。

    自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该镇党委政府统筹89名镇干部、12家医疗单位、公安干警和路政力量,在金子山高速路口、西成高铁青川站和三河口(江油界),按照“1+3+4+5”的力量配置,全面落实“四查一登记三转”要求,严格24小时值班值守,在青川南大门筑起一道阻断疫情的坚固防线。

    机构融合,健全服务惠民体系,是竹园镇实现保障不断档、服务不掉线的重要举措。该镇通过进一步优化内部机构设置,推动各站办所室职能向公共服务型转变;通过整合人社、残联、计生、民政等多个站所、中心,统一规范名称、统一适用范围、统一印章管理,实现“一站式”服务。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在被撤销乡镇设立了便民服务点,按照事项的轻重缓急分门别类,探索采取统一受理、集中上报审核的方式,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真正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该镇坚持原各乡镇学校、卫生院等公共服务布局不变、功能不减的原则,普惠性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推动中小学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产业融合,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竹园镇当前发展的重头戏,而工业产业则是实现产业融合、助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月14日,记者在竹园镇采访时看到,位于该镇境内的天运金属开发有限公司的2条生产线已经开工,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有序地忙碌着。

    郭文桃告诉记者,竹园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交通优势,使之当仁不让地成为全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同时,由于青川县经济开发区坐落于该镇,诸多工业企业相继在这里安家落户,因此竹园又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航母”。

    然而,作为青川的“工业重镇”,竹园如何排阵布局,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让“工业航母”变成“航母舰队”?

    如果按照梯度转移理论,欠发达地区只能接受发达地区淘汰的落后产业,并将始终处在产业链条水平分工的末端、垂直分工的底端。但这样,对于次发达地区来说永远处于跟跑状态,永远是被动发展。

    事实上,作为南北方结合部的青川,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正日益凸显,已经具备了“反梯度转移”的条件。青川近年来的工业经济发展之路表明,他们正逐渐摆脱“梯度理论”的魔咒,没有走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的老路,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青川自身优势,探索出了一条反传统发展路径、反经济周期操作、反梯度产业承接的工业发展新路,一条从“无中生有”到“变道超车”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劣势又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在三产融合、创新驱动方面敢于向最强的地区对标看齐,在比较中自我加压,做到人有我优,人无我要抢先有,这样才有可能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将来还有可能领跑。”青川县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今年,竹园镇将全面完成“八里竹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亩雷竹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围绕“挖竹笋”“游竹园”“吃竹宴”“买竹编”,做细“竹园”文章,挖掘“竹园”文化、讲好“竹园”故事、开发“竹园”产品,实现“蜀南有竹海、川北有竹园”。据介绍,今年3月底,该镇将全面完成“八里竹园”营运中心、隧道咖啡装饰装修并开门营业,实现“八里驿站”商业业态全部入驻营业,让“网红经济”成为竹园的一张名片。目前,该镇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现场会工作,届时向全国展示“雷竹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东西部扶贫协作竹园实践;完成“湖羊入川”项目建设,打造湖羊谷“赏花吃羊”美丽经济。

    唱好协同发展“双城记”。作为青川的南大门,竹园是当之无愧的入青“第一城”、县域经济中心。今年,该镇将按照“一城一带六园”的总体布局,启动《竹园镇城市总体规划》《竹园镇村镇体系规划》修编,着力推进一批城市建设项目,推进高铁新城、大磉—河口—衡柏—三郎—银沙产业带和金子山竹林经济园、河口生态旅游园、衡柏蜀道地药材园、庄子生态工业园、智慧岛教育园、银沙生态农业园建设;聚焦城市开发、旅游发展、高端制造、电子商务等重要产业,新开工建设立体养鱼、河口壅水工程、三河口至河口村旅游公路等项目,推进尖叫谷旅游综合开发、塔坝童装城等项目建设,同县城乔庄共同唱好“双城记”,探索反梯度转移的青川实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启动桃源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现实版的《桃花源记》。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该镇将深入实施“优一强二兴三”战略,即夯实一产、做强二产、突破三产,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富农产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雷竹、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养殖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区域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明开放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着力营造让企业家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的良好环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筹融资、降成本、要素保障等难题,让民营企业家干事有信心、创业有激情;深入推进“乡贤反哺”行动,支持竹园商会健康发展,努力促成外出乡贤返乡投资兴业。

    同时,今年该镇将稳妥推进合村并组改革工作,加快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清洁“五大行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锅镇:农业工业化的“平原崛起”

    “望星空,望星空,一闪一闪亮晶晶,你是那最亮的一颗星……”这是对青川县三锅镇的真实写照。三锅镇素有“青川小平原”之称,常年溪水潺潺、泉水叮咚,就像镶嵌在“天府三九大”旅游环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芒万丈。近年来,这里生产的食用菌源源不断地销往国内外,勤劳的青川人正从脚下的红土地上体味着不同时代的幸福。

    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原三锅镇、乔楼乡合二为一,组建为新的三锅镇,三锅平原也迎来了史上最强扩容。如何做好组织融合、干部融合、治理融合、发展融合、人心融合,在并镇又并心中迸发拳头效应?如何把统一干部思想的“一盘棋”转化为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招招鲜”?如何实现“1+1>2”的N倍的聚合效应,让1.6万群众共享改革红利,共享发展成果?

    搭好“架子”,人尽其能有担当。本次乡镇区划调整,各乡镇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任务艰巨、矛盾突出,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三锅镇也不例外,党委9个班子成员,来自7个不同的部门和乡镇,如何充分发挥每名班子成员的最大潜力,成为镇党委面对的首要问题。

    “团结新班子,理顺新机制,谋求新发展,优化新服务,努力把基层组织建得更强,把运行机制理得更顺,把发展新篇谋得更好,把服务水平提得更高。”去年12月31日,根据组织安排,党委书记杨力彬走马上任。他首先与每个班子成员开诚布公、交心谈心,根据班子成员实际情况和个人特长、工作经验确立班子成员分工,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能。

    副镇长李爱铭原来在青溪镇工作,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特别是善于做群众工作。镇党委研究决定,由李爱铭同志分管拆迁和搬迁工作。无论是哪个县区、哪个乡镇,对于多数人来说,拆迁工作、移民搬迁工作就像一块烫手的山芋,谁都唯恐躲之不及。李爱铭对于党委的决定却欣然接受:“干老本行干得顺手!”接到分工的当天,他就带队着手开展广平高速征地拆迁和曲河水库移民搬迁工作。通过交朋友、拉家常等方式,反复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经过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导,原来的拆迁“钉子户”张某在年前就爽快答应配合政府工作并在节后完成拆迁。同时,张某还主动当起了劝导员,做起了其他未拆迁户的思想工作,为全面完成全镇拆迁工作打下了基础。仅春节前,该镇就动员群众完成了70多座坟墓的搬迁。

    作为党委“一把手”,杨力彬刚上任也遇到了挑战。1月1日至3日,他带领三锅镇党委班子成员,对全镇13个村、社区进行全覆盖调研:了解全镇基本镇情、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群众诉求……调研中,他们了解到四川唯鸿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拖欠三锅镇工人工资50多万元,老百姓意见很大。

    杨力彬和党委分管领导当即对该公司负责人陈某进行了约谈。陈某向镇领导陈述了苦衷:由于多方面原因,公司的资金链暂时出了问题,导致无法兑现工人的工资,希望政府能够出面做一下工人们的思想工作,缓解一下企业发展的压力。

    经过多方了解得知,该公司是三锅镇引进的一优秀企业,多年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做出了不少贡献,公司也被表彰为“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陈某也被评为“广元市优秀民营企业家”。杨力彬一边勉励陈某珍惜荣誉、坚定发展信心,一边做思想工作,要求陈某一定要做一名负责的企业家,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工人们的工资不能拖欠,要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的威严。最终,陈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通过变卖自己的部分股权解决了拖欠工人工资问题。

    “太高兴了,拖欠两年多的工资终于拿到手了。”春节前夕,三锅镇民兴村一社的何云拿着公司兑现的4.8万余元工资眉开颜笑。她说,“我是公司的老员工,也不好怎么催陈总,但家里老人身体不好,随时需要花钱,再加上儿子也到了娶媳妇的年龄,盖栋好房子也是当务之急。”

    “我们不仅仅是要解决企业拖欠工人工资问题,更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问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杨力彬说。在解决完拖欠工资问题后,镇党委、政府又通过上下协调、多方发力,为四川唯鸿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争取扶持政策,邀请有关部门对其业务指导,帮助其理清企业发展思路,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太感谢了,我有信心让企业焕发新活力。”陈某于1月23日将10多吨菌种从绵阳运回三锅基地,准备开春后大干一番,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

    做好“面子”,一张蓝图绘到底。杨力彬白天下村调研,晚上召开“话发展、绘蓝图”沙龙座谈会,组织班子成员和老党员、老干部一起思考和谋划三锅未来发展思路。党委一班人一致认为,一定要尊重基本镇情,特别是要尊重历届三锅、桥楼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和发展目标,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综合三锅基本镇情和往届党委政府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着眼三锅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势,立足三锅镇食用菌发展的农业优势,依托三锅镇毗邻唐家河国家级度假区和本镇优质的旅游资源,镇党委响亮提出了“生态立镇、农业强镇、文旅活镇、文明兴镇”的发展思路,努力把三锅镇建设成为“生态农业样板镇、生态旅游知名镇、生态文明示范镇”和“如意三锅、美丽家园”的奋斗目标,将原来两个乡镇的发展规划合二为一,稳固发展共有的,做强做大特有的,延伸发展没有的,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做实“里子”,统筹兼顾聚民心。三锅、桥楼合并后,两地的平原地带也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有利于项目统筹,有利于河谷平原沿线各村群众实现抱团发展。他们将各村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行“小田并大田、小土改大土、薄土变厚土”的土地流转机制,打破村组界限,集中流转土地走农业的工业化之路。

    这是新的三锅镇实现平原崛起的重大举措。该镇通过上级有关部门对接,结合三锅镇的产业发展实际,先后争取到2500亩安吉白茶项目、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柿柿如意“柿博园”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把三锅镇的山珍食用菌、茶叶、柿产业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规模产业。项目建成后,三锅平原产业发展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工业化,由过去的“星星点灯”变成了“金光万丈”。

    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曾指出,只有通过工业对农业的反作用,资本才能掌握农业,农业才能工业化。现如今,三锅镇率先在川北山区统筹推进工业产业和农业产业高度整合,推动城乡工业资本进入农业,工业技术装备进入农业,工业生产方式进入农业,以工业谋划农业,让农产品通过工业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推农业提质增效,真正走上了农业工业化道路。

    建设“天府三九大”旅游环线上的“新龙门客栈”。三锅镇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禀赋,是“天府三九大”旅游环线上的重要景点。过去,由于无法整合资源,旅游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来的“三锅小平原”变成了如今的“三锅大平原”,旅游生态更加丰富,一个个无美颜、无滤镜的天然大美景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要吸引游客变‘走马观花’为‘下马观花’。”杨力彬介绍说,过去,游客都把三锅当成了过路风景,最多是透过车窗瞧上一眼,而不是停下来、留下来慢慢欣赏这里的良辰美景。下一步,将把原三锅、桥楼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各个旅游景点紧紧地串在一起,融入青川全域旅游大格局,把三锅平原建成“天府三九大”旅游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记者 刘保刚 唐续宗 李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