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450399/2025-026 | 公文种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林业局 |
发布日期 | 2025-07-01 | 主题词 | 提案,答复 |
广林函〔2025〕180号
九三学社市委会:
你会在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立案提案《关于推进国有资本参与“森林粮库”建设形成新产能的建议》(以下简称《提案》)收悉,感谢你会对林业事业和“森林粮库”建设工作的关心。我局高度重视,赓即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专题研究,经充分调研和讨论,一致认为这一《提案》极具价值,不仅深入剖析了问题的本质,还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提案》考虑周全、论证充分、切实可行,对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现根据《提案》结合工作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整合相关政策,形成驱动‘森林粮库’发展新动能”建议
(一)学习研究政策,推进粮库建设。一是梳理国省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省委、省政府印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川委发〔2022〕29号),提出“科学建设森林粮库”。省政府印发《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实施方案》(川府发〔2023〕24号),并在我市召开全省“天府森林粮库”建设现场会。为高质量推进我市“天府森林粮库”建设,我市按照时间线先后整理习总书记关于“森林是粮库”讲话材料及指示精神8项,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森林粮库建设重要文件10余个。二是出台市级政策。我市先后出台了《广元林业助力“天府森林四库”建设种苗保障行动十条措施》(广林函〔2025〕66号)、《金融支持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广元行动实施方案》(广银发〔2025〕21号),《关于建立金融支持广元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行(司)联一县(协会)机制的通知”》(广银便函〔2025〕3号)、推动制订广元市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支持措施等政策文件,执行林业园区改造提升15条措施、笋用竹产业推进就业创业6条措施等系列发展举措,落实笋用竹、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补助激励政策。三是推进粮库建设。围绕“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拓市场、育主体、强科技”,持续巩固我市“林粮”产业链发展优势,打造产品供应足、产业链条全、品牌影响大、品质安全可控、联农带农紧密的百亿产业链,为加快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注重项目结合,打造示范引领。一是结合重点项目。以林长制为抓手,将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森林可持续经营、国家储备林等重大项目与林粮产业项目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二是建设一批典型。包装一批林业产业园区(基地)、加工销售和“三产”融合项目;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管理规范、优质高效、特色鲜明的林粮基地;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综合效益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林粮现代产业园区;申创要素集聚、三产融合、机制完善、创新驱动、效益显著的林粮高质量发展县2个。2023年以来,我市成功争取到昭化林下中药材、朝天核桃、青川油橄榄等省级“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项目3个;建成苍溪县油橄榄(油茶)产业现代园区、青川房石中药材产业园区等省级“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园区3个,朝天区沙河镇核桃产业基地等省级“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11个。2025年,我市已向上申报省级“天府森林粮库”高质量发展县2个、现代产业园区1个、现代产业基地7个。三是争取项目资金。自建设“天府森林粮库”以来,我市争取到省级财政奖补8200万元、市级财政年均安排资金1000余万元、7个县区每年共计整合涉农资金近1亿元,用于支持“林粮”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等方面。
二、关于“推进国有资本参与,形成‘森林粮库’建设新产能”建议
(一)推进资本参与,加强粮库建设。一是出台方案。2024年6月,市政府印发了《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广元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广府发〔2024〕6号),《方案》明确了重点任务、重点工作,近期和远期目标,为推进森林粮库建设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支持国有林场、国资农发及林业公司等各类主体发展林粮相关产业。二是项目推动。目前,利州区国有林场结合储备林发展油茶、青川县金桥林场在山桐子林下发展淫羊藿、广元市国有林场实施“广元市国有林场林下巴山木竹基地建设项目”等;此外,川林集团、广元农发集团、益川交通公司、利州发展控股(集团)公司、剑阁恒森公司等多家国有资本企业参与“天府森林粮库”建设中。确保到2025年,全市“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林粮经营面积达到500万亩,年产林粮100万吨,年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带动全市林农人均增收2000元,全省森林粮库示范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引导资本参与,助推粮库建设。一是形成机制。为降低国有资本的投资风险和运营成本,鼓励和引导国有资本参与“森林粮库”新产能建设,联合人行广元市分行、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国家金融监管局广元监管分局等部门深入各县区产业园区和基地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出台《金融支持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广元行动实施方案》(广银发〔2025〕21号),推动金融财政支持推动适度规模营参与森林粮库建设,建立“一行(司)联一县(协会)”机制。二是搭建政银企平台。组织全市涉林保险调研座谈会,邀请全市10余家涉林保险机构积极参与核桃保险,研发林下经济保险产品等。三是典型示范。积极争取四川省工商资本进山入林暨林下经济现场会议在广元召开,打造推进工商资本积极参与“天府森林粮库”建设的广元样板。
(三)深化林权改革,保障粮库建设。一是围绕“林改四问”回答(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全面摸清全市林地资源、资产家底、整合资源、解决纠纷,出台了《广元市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综合试点任务分工方案》。二是紧扣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在营造林中开展集约油茶种植,林下开展香菇、木耳、伏苓等经济作物种植,全力发展林下经济等“林粮”产业,为森林粮库建设打下基础。今年我市正在推进的国家储备林项目14个,其中:市本级项目4个,县(区)项目10个(青川县2个、剑阁县3个、其余县区各1个)均由林业国有资本平台公司承担建设任务,规划建设总面积263万亩,总投资237亿元。
(四)强抓品牌质量,支撑粮库建设。打造林粮公共品牌,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擦亮“朝天核桃”“广元橄榄油”“青川黑木耳”“剑门关土鸡”“昭化茯苓”等金字招牌,着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广元造”林粮产品品牌,主动融入“广供杭州”“广供成都”营销体系,拓展林粮产品市场。目前,广元林业《地理标志产品 朝天核桃育苗技术规程》等已发布的地方技术标准26个、立项《地理标志产品 广元橄榄油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3项、地理标志产品20余个,“朝天核桃”连续4年(2022—2025年)荣登“全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百强”榜,广元茯苓“352”标准规范体系通过省药监局等厅局综合评审,获批成为首个“川产道地药材”认定品种。
(五)围绕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机制。以核桃和油橄榄产业专班为抓手,建立了推进市县工作联动机制;以林长制为抓手,围绕国有资本参与“森林粮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机制。2025年,林下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市也将高质量筹备召开好全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出台广元市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支持措施,各县区发展林下经济情况一并纳入林长制考核范畴。
三、关于“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林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数量和质量有待改进”建议
(一)科技人才支撑,助力粮库建设。一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依托高校科研机构搭建起高层次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围绕核桃、油橄榄、油茶、笋用竹、林草中药材等粮库建设重点产业发展技术创新需求,组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7家、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长期科研基地3个,整合机构职能成立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朝天核桃研究所,重点攻关全市林业产业发展技术难题。二是结合“科技下乡万里行”,整合市、县林业科技资源,组建“蜀道英才”林业专家服务团、“三区”科技服务队、乡土专家帮帮团,组建7个林业科技服务团队,赴基层一线巡回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着力打通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涉林产业重点村科技服务全覆盖,产业链关键环节科技服务全落实。三是与市人社部门联动,颁发“中级农艺师”“培训合格证”双证,培养一批活跃在林农身边“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和嫁接技术能手。通过连续几年的田间讲解、地头培训、面对面传授、现场考评等方式培养乡土技术人才1200余名,其中获聘国家最美林草推广员2人、国家级林草乡土专家4人,省级林草乡土专家7人,市核桃、油橄榄产业领军人20余人,部分“土专家”被周边地区聘用,实现了“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
(二)推进林旅融合,提升粮库价值。坚持“林粮”基地质与效并重,统筹发展“林下+”、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以“生态+”“森林+”模式延伸产业链,推进林旅文深度融合。一是结合我市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河国家湿地公园、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剑蜀道风景名胜区、白龙湖风景名胜区、青川地震遗迹地质公园、剑阁剑门关地质公园、朝天地质公园等丰富地自然资源,积极谋划实施森林旅游元素,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露营、研学教育等特色项目。二是我市依托林业产业基地园区为载体,按照“庄园式”发展思路,种植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芍药、玫瑰等林下中药材和花卉等,开展科普教育、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养生、绘画、摄影和采摘体验等旅游活动。三是持续办好“古蜀道徒步游”“朝天核桃文化旅游节”“旺苍米仓山红叶节”“青川油橄榄鲜果榨油节”“曾家山山地马拉松”“唐家河星空露营”等活动,推进与行业协会开展核桃菜品、药膳研发,将林业特色菜品纳入“广元美食”。
(三)林地提质增效,挖掘建设空间。统筹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注重林粮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完善落实林地分类经营制度,确定适宜发展的种类、规模和利用强度,维护生态平衡。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符合条件的低效商品林、低产经济林或经评估后的第一轮退耕还生态林地,改培林粮基地15万亩,利用人工商品林、国家二级公益林或地方公益林发展林下生态种养业和采集业,建立林下经济基地100余万亩,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林粮”发展相互促进和谐共生。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退耕还林提质增效试点工作,2025年剑阁县公兴镇申报开展退耕还林提质增效工作,经相关人员现场核实对实施的低产低效退耕还林用材林地进行树种改造,更换油茶、油橄榄等经济树种,地下种植白芨等中药材,复合用地提升退耕还林地效益同时增加了森林粮库建设空间。
(四)打破常规认知,支持粮库建设。一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强化集体林地复合利用,进一步释放林地活力,立体利用林地地上地下资源,实现“一林多用、一地多产”,全面提升集体林经营效益,积极推动我市森林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科学高效利用集体林地资源,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二是支持除国家一级公益林外,在不破坏森林植被、不影响整体森林生态功能发挥的前提下,允许适度发展林下经济,支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在不采伐林木、不影响树木生长、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允许放置移动类设施、利用林间空地建设必要的生产管护设施、生产资料库房和采集产品临时储藏室,相关用地均可按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设施用地管理,免交森林植被恢复费并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在建设“森林粮库”中涉及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依法依规办理转用审批手续,市县林业部门优先保障林地定额和采伐限额。实行林木采伐限额5年总额控制,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对栎类(耳棒林)发展林下经济皆伐作业按照面积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