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关于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第123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回复>>详情
索 引 号 008450401/2025-016 公文种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水利局
发布日期 2025-09-17 主题词 小流域综合治理
【字号:
打印

关于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第123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回复

农工党市委会:

贵委在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坚持标本兼治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第123号)收悉。首先,衷心感谢贵委对我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该提案深刻剖析了当前小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系统性、实效性、保障性等方面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建议,为我们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按照分工安排,该项目提案由我局牵头,会同市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河流基本情况

白龙河又名白溪浩河、碳口河,属广元市管河流,是嘉陵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广元市剑阁县龙源镇永红村唐家山冈,流经剑阁县龙源镇、白龙镇、公兴镇、涂山镇、香沉镇共5个乡镇。在香沉镇剑南村流入阆中市河楼乡,之后又流入苍溪县,最后汇流进嘉陵江。白龙河全流域面积803.04km2,干流全长102.14km,河口流量11.54m3/s,总落差351m,河道平均比降3.55‰。白龙河干流设有炭口水文站,花石包水质监测断面,建设有9座水库(不包括在建的禾丰水库),22处拦水坝,设有6个排污口,3处取水口,2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6段堤防工程等。

二、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系统性,健全责任体系上下联动、纵横协作

1.关于“压紧压实各级河长责任”的建议。目前,我市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382名(市级33名、县级197名、乡级689名、村级1463名,其中白龙河市级1名、县级1名、乡级5名、村级22名),市域内108条规模以上河流、787座中小型水库、15条重要渠道和16座重要塘堰,以及规模以下且老百姓通俗认可的1732条河道(溪沟)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实现了市境内水域管护责任全覆盖。制定了《广元市总河长制运行规则》《广元市河湖长巡河制度》《广元市河湖长制工作提示约谈通报制度》等工作制度10余项,为各级河长规范履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四级河长规范履职,年平均巡河9万余人次,及时协调解决河湖“四乱”、妨碍河道行洪、污水直排、垃圾入侵等突出问题,有效推动河湖管理保护治理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2.关于“发挥基层河长主体作用”的建议。加强基层河湖管护治理,设置乡级河长689名、村级河长1463名,建立村级河长工作室1251个、成立管护队伍2610支、建立各类激励机制的村(社区)数量838个,全市所有设立村级河段长的行政村(社区)实现全覆盖,村级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基层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社区)支部书记担任村级河段长的“领队”“带头”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干部、党员、群众参与的工作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全市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爱水护水惜水意识明显增强,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3.关于“推行民间技术河长协同”的建议。我市高度重视民间河长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截至目前,我市共设立有民间河长400余人,主要为沿河企业、养殖场等生产经营性单位的相关人员。因河湖管理保护属社会公益事业,加之地方财政困难,除河湖管理保护志愿者、村级河长以外,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河湖管理保护的群体还较为单一。因此,如何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河湖保护治理,也是我们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河湖保护治理,壮大民间护水力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治水氛围。二是强化河湖长制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层河湖长业务培训,提高履职能力水平。同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河湖环境的监测和预警,提高河湖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二)突出实效性,保障基础设施规范建设、高效运行

1.关于“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的建议。城镇污水治理方面,一是强化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严格按照《广元市城镇(乡)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持续加强对生活污泥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理处置的全过程管理,确保污泥规范处置。2024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共产生生活污泥5.16万吨,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为100%。二是巩固提升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聚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收运收集设施陈旧、破损等问题,制发《广元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补短攻坚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持续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更新工作,开展露天垃圾收集点清理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中转站等设施,配备垃圾清运车、转运车等,不断补齐分类收运处置设施短板,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体系。2024年以来,新增更换垃圾收集设施2100余个、垃圾收运车辆242辆,拆除露天垃圾池120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保持40%以上,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均稳定保持100%。农村污水治理以资源化利用为导向,以“千村示范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78.6%,超过“十四五”目标任务3.6个百分点。同时,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改专项行动,建立不正常运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清单,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要求推动问题设施整改,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

2.关于“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议。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改造,组织各县区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县城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开展全面排查。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乡发展规划,深化城市生活污水管网精细化治理,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开展排水管网雨污错混接点治理和破损管网修复、雨污分流改造,不断提升污水进水浓度。2024年累计排查管网326.93km,新改建排水管网121.7km、完成7个污水直排口整治(其中新建白龙镇、公兴镇共2个中心集镇17km管网建设,彻底整治生活污水散排口;已完成香沉镇破损污水管网修复白龙镇破损修复在年底完成,确保修复管网污水不直排)。

3.关于“强化基础设施运行保障”的建议。剑阁县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加强白龙河流域现有5座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管理,确保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指导县区科学论证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和布局,有序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00m3/d。加快推进第三轮省环保督察反馈我市57个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出水超标问题整改。目前,涉及住建领域的3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整改21个,正在整改15个(苍溪8个,青川7个),预计2026年5月底前完成整改。稳步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能力。指导各县区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全市132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有92座已交由第三方专业单位运维,苍溪28座、青川12座正在加快将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交由第三方专业运维,预计年底前全部实现第三方运维。截至目前,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为68.4%,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7.72%,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均达到92%以上,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以上,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专业运行率为67.2%。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运行保障,我市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机制,修订完善《广元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指导各县区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管护责任主体、管理模式、资金来源及监督考核等,充分发挥设施正效益,全力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

(三)突出保障性,推动水资源合理调配、循环互通

1.关于“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和“完善枯水期流量保障体系”的建议。强化水资源合理配置、统一调度和高效利用,严格落实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消耗强度管控制度。一是加强水资源总量管控。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编制《广元市主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分解各县区“十四五”用水强度管控指标,调整全市“十五五”用水总量红线指标。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监管,持续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并整治无证取水、不按取水许可规定取水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逐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24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38.48%、60.36%。三是加强水资源调度,统筹做好生活、生态、生产用水。开展重点江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工作,建立广元市水资源调度管理重点河流及重大调水工程名录,督促水工程单位将水资源调度纳入工程运行管理规程。加强流域各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管理,充分运用水资源调配系统提前预警提醒,及时防范处置。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白龙河流域来水量整体偏少,剑阁县在该流域内实施9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升水库蓄水保供能力。新建的禾丰水库,兼有防洪、供水、灌溉等综合效益,建成后可解决白龙镇19个行政村2.98万人的饮水安全和1.01万亩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同时,剑阁县探索亭子口库区向白龙河生态补水,目前龙水泵站、岱岭泵站项目已纳入亭子口库区二期规划,预计2027年开工建设,未来白龙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将得到大力提升。

2.关于“提升小流域水源涵养能力”的建议。一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协同多部门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及相关生态建设工程。“十四五”期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48.46km2。针对白龙河流域,我市积极申报生态环境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因地制宜实施剑阁县白溪浩河流域生态治理与修复等项目,建设人工湿地、生态缓冲带及生态沟渠,加强污染拦截、水体净化、生态系统完整性提升等功能,2024年白龙河地表水环境质量由Ⅲ类提升至Ⅱ类,小流域水质不断改善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小流域水源涵养能力,我市已完成剑阁县王家河小流域30km2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并争取中央水利发展资金840万元,储备程家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km2,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坡耕地等生态环境将得以改善,同时有效减少周边水系河流泥沙淤积。二是加快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立足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对广元市的定位和区域发展格局,在“1345”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以国、省骨干水网为依托,以嘉陵江为基础,以亭子口、罐子坝、升钟、武引为通道,以重要支流、河湖连通和罐子坝灌区、亭子口灌区、嘉陵江灌区、双峡湖灌区、乐园水库灌区、杨家坝水库灌区等灌溉工程输配水渠系为脉络,以升钟、亭子口、罐子坝、曲河、雷家河、万家峡、鱼洞河等控制性水库为结点,立足广元市“一干五支,河库联供,北水南引”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广元市水利局全面推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工作,目前已完成广元全市水网建设规划报告审查及批复工作。三是积极构建湿地保护体系,落实湿地分类保护。依托良好的河流湿地资源,我市先后建成湿地公园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湿地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高山湿地保护小区(试点)1个,初步构建起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依托湿地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南河国家湿地公园等申报省级重要湿地,推动构建以特色湿地物种和特色生态系统为重要节点、以河流湿地为连线的湿地生态网络。四是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科学开展国土绿化,采取人工造林(含更新)、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措施,大力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十四五”以来,累计开展营造林154.08万亩。严格执行林地使用审核审批,持续稳定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

(四)突出创新性,整治面源污染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1.关于“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建议。我市农业农村系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市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25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率分别达97%、78%、100%。我市将持续以资源化利用为导向,以“千村示范工程”为抓手,加强与“厕所革命”的衔接,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断提升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严格落实《广元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加强设施问题排查和运维管护,提升设施稳定正常运行率。同时,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强化已治理水体长效管护,防止已治理水体返黑返臭。

2.关于“推广科学高效节水灌溉”的建议。通过改进灌溉技术,利用滴灌、喷灌、微喷等高效节水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损耗。2019年以来全市共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71万亩。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善项目建设区域内灌溉和排水设施。通过实施项目累计整治山坪塘1291座、新建蓄水池2789口、新建提灌站49座、建设排灌渠系1618.23km

3.关于“促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的建议。一是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成功打造多个蔬菜、茶叶、猕猴桃等高标准产业基地,累计优化改造园地24.92万亩,“三新”行动助力引进适地高抗经作新品种100余个,推广优新品种60余个,示范推广嫁接育苗、设施避雨栽培、病害综合防控等高效生产技术30余项,每年发展果—菜套作、粮—菜轮作等复合种植超50万亩。二是聚焦重点产业积极申报认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全市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185.6万亩、居全省第2位,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552个。三是实施农药减量化行动减少污染排放。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加强肥效调查监测等工作措施,全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683.6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4%以上,建设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80万亩,有机肥使用面积840.67万亩以上,建立省级肥料使用监测调查点250个,化肥使用量持续保持零增长。四是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大、中、小、微”畜禽粪污种养循环模式。通过完善粪污设施、自建或对接种植基地、配套建设规模养殖场或畜禽粪污收集储存和使用管网、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有机肥厂等方式,实现畜禽粪污在县域内资源化利用。2024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11%。

(五)突出科学性,探索治理路径精准识别、科学高效

1.关于“精准开展水质分析溯源”的建议。依托“长江经济带”监测网络,在嘉陵江流域川陕、川甘交界处设置2个自动监测站,一旦监测数据异常及时启动预警预报。创新水质管控机制,建立《广元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保优水、治良水,采取月通报和动态预警结合,对全市19个国、省考断面实行ABCD分级分类精细管理,加密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管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推进水质提档升类。

2.关于“科学开展防控重点分析”的建议。加强重点时段管控,针对枯水期、汛期加强水环境质量管控,加密监测断面水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加强联防联控,与川陕甘结合部毗邻地区构建形成“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控”环境保护区域多级联动协调机制,制定“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妥善处置多起输入型污染事件,流域输入型风险总体可控。“十四五”以来,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19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始终保持100%。

3.关于“全面开展流域生态调查”的建议。为摸清嘉陵江水生态家底,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嘉陵江流域(广元段)水生态调查,形成了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为广元市开展水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水生态管理和治理水平提供支撑,相关经验被省生态环境厅全省推广。

三、下一步打算

(一)强化规划引领,构建协同治理格局

建立水利、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规划协同机制,将小流域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水网规划、古柏保护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工作深度衔接,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二)深化河湖长制,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进一步协调和督促落实相关部门职责,形成各级河长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推动基层河湖长履职尽责,完善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增强基层河湖管护队伍力量,推动农村河湖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提升基层河湖管护治理水平,让每一条河流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美丽幸福河湖。

(三)补齐设施短板,提升运行效能

持续开展污水管网现状排查,加快推进“空白区”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加大污水主支管网建设尤其是污水入户支管建设,打通污水收集“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污水收集量。加大生活垃圾收转运设备、可回收物分拣设备等更新力度,持续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体系。指导督促县区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运营费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并及时拨付。

(四)强化生态修复,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持续加强湿地资源和水资源监督管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继续加强湿地类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管控和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加强湿地资源监督管理,最大程度稳定湿地生态、发挥湿地生态效益。坚持森林生态资源高标准和动态管控,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五)创新机制建设,拓宽资金渠道

抢抓政策机遇,加快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预算内投资等央省财政、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再次感谢贵委对我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提升小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丽广元作出更大贡献。

广元市水利局

2025年9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