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基本信息
标题 建议在“两江四岸”风貌改造中保留芦苇荡
写信时间 2024-05-08 公开时间 2024-06-12
近日了解到:老城区嘉陵江畔绵延近3公里的芦苇荡,将在“两江四岸”风貌改造中去除,代之以花草。我们认为该方案欠妥。
多年以来,老城嘉陵江畔原生态的亲水芦苇带结合 “蜀道诗歌走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市民成群结队打卡,远近游客、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已经成为广元城区一处重要的生态及文化坐标。2008年,著名作家常克先生在徜徉此地后,创作散文《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盛赞此景充满城市温情,体现城市情商,鲜明“只有保持自然、因地制宜,才能体现城市的情商”价值导向。该文首发《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相继被选入多地公务员、高中语文考试试卷,在全国范围内引发极佳反响。
基于对芦苇(芭茅草)叶片伤人、火灾及飞絮危害人体健康的担忧,部分市民、代表委员有过更换的意见建议。我们认为对于芦苇荡的存废,首先应立足科学性、专业性进行论证。嘉陵江汛期水流急,整体水位高,并陡涨陡消。河畔栽种芭茅是最优选择。其次,从人文价值上思考,对于市内外广泛认可推崇的这一生态人文坐标应予倍加珍惜和保护。
为此建议:继续保留老城区嘉陵江畔芦苇荡。
信件的处理结果 (为保护网民隐私,个人基本信息不作公开)

唐先生:

     你好!你在市委书记信箱建议在“两江四岸”风貌改造中保留芦苇荡的信件收悉,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老城区嘉陵江畔的芦苇荡区域已纳入“两江四岸”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实施范围,项目方案设计时也进行了科学性和专业性论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了本市特色,将“秀美广元,女皇故里。文化广元,凤舞九天”作为总体设计语言,着力提升滨水空间品质,打造城市生态之美,对改造区域进行绿化景观、文化符号、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综合提升。

     当前,该项目方案已通过规委会审议,在后续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对绿化植物选择的合理性进一步进行科学专业验证。


                                                                 广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