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启示录
2013-01-08  来源:广元新闻网

奋进二十年   亮剑冲霄汉
——广元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启示录

    广元新闻网记者   任小昌   刘怀英  

正在建设的盘龙医药园

  
    坚守是一种执着追求,是一种不言弃不放弃,是一种蓄势待发;亮剑是一种招式,是一种勇气,集铸剑、砺剑、出鞘为一体……广元经济开发区人走过的历程正是坚守和亮剑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浓缩了发展轨迹:
    二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元经济开发区人以排除万难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胆略,敢于亮剑、善于亮剑,用拼搏的汗水、坚实的足迹,创造了新的奇迹,书写了广元工业经济发展的壮美华章。2012年12月11日,国务院同意四川广元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定名为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在坚守中铸剑,在铸剑中砺行
    【引言】铸剑是一种坚守的过程,铸剑人需要有一种执着追求完美的精神,注入无数的汗水、心血,方能铸就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剑魂”。
    没有火就没有人类,没有血汗就没有奇迹。严冬里,记者走进广元经济开发区,处处可见火热的生产建设场面,处处可目睹一个个奇迹:个个现代园区发展、个个现代企业生产、个个大项目建设红红火火,最耀眼的是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项目唱主打歌,无不诉说着火热的工业发展生机、开发区裂变的历程。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首开发区发展历程,可谓步步艰辛、处处用心、事事最新。
    二十年的坚守,二十年的铸剑,见证了广元经济开发区艰辛发展轨迹: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广元经济开发区建于1992年,1993年8月成为省级开发区。
    万事开头难。开发区建设轰轰烈烈,修桥、修河堤、修路、平场地……以城市基础建设为起点,既扩张城市,又拉开开发区建设骨架,给园区建设赋予新内涵,给广元工业经济发展强筋壮骨。
    大手笔、大气势,整合资源,做大做强。2005年,市委、市政府加速广元工业发展,撤销上西、袁家坝、利州三个管委会,组建广元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8.58平方公里,是国家2006年清理整顿开发区后全省保留的38个省级重点开发区之一。
    突出工业、兴办物流、完善基础、优化服务。2005年以来,开发区坚持发展思路,突出工业强区,以服务企业、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谐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三园一区”,推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天有不测风云,如何化危为机?这一重大考验摆在广元经济开发区决策者面前。“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特别是2009年以来,开发区党委政府一班人面对地震灾难震不弯腰,迎难而上,舍身为公,化危为机,抢抓产业重建重大机遇,凝心聚力、呕心沥血,铸造了‘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勇争一流、不胜不休’的‘剑魂’,挺起广元工业崛起的脊梁。”广元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元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张家献一语道的。
    没有工业航母难抗经济发展大风浪。顺势而上,“工业航母”破冰起锚,出征开场大戏直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昼夜施工,披星戴月,项目责任人吃住在工地,施工队伍三班倒,没有哪一座山峰不能超越,没有哪一块坚冰不能破除……塔山湾、川浙、医药三大园区就这样奇迹般崛起,刷新了一个个“开发区速度”。
    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动用各类机械近5000台次,挖填土石150万立方米,外运土石120万立方米,平整山包6处;
    川浙合作产业园动用机械4000余台次,挖填土石130万立方米,平整山头4处,一期场平用地550亩全面完成,二期1300亩场平开足马力推进;
    医药工业园攻坚克难,建设如火如荼,让夹皮沟变为园区……
    难怪有外来者惊叹:开发区了不起,化危为机,在山包里、夹皮沟里刨出了现代工业园区。
    的确如此,开发区人牢牢抓住重大机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强基础、强产业、强园区上,在重振雄风道路上用“5+2”、“白+黑”书写了壮丽篇章,用“四个六”引领弯道超车,把党支部建立在拆迁安置点上,创造了川浙合作、塔山湾、医药三大园区建设新奇迹,建成拆迁安置和谐园区。
    二十年的坚守,二十年的铸剑,广元经济开发区人凝聚了精气神:有击鼓奋进的士气,有跳起摸高的勇气,有顺势而为的锐气,有崛起危难的虎虎生气。


    在坚守中磨砺剑锋,在磨砺中初露锋芒
    【引言】宝剑锋从磨砺出。要能断物,必先砺己,只有打磨其个性,才能砥砺出锋芒、人剑合一、所向披靡。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没有个性就没有快发展、大发展。
    眼界决定视界,视界决定境界。广元经济开发区决策者们,高瞻远瞩,集思广益,善于在坚守中磨砺剑锋,敢于破除内陆观念、强化开放意识,勇于破除落后观念、强化前沿意识,创新招商、服务、园区建设、企业培育、改善民生、党建等六种模式,形成新的发展引力。
    用锐眼捕捉个性,用睿智磨砺剑锋。招商既是像开发区这样既不沿海沿边内陆不发达地区的短板,又是潜在的发展长板所在。
    大招商大项目大发展。广元经济开发区瞄准目标,创新招商模式,变全面招商为专业选商,以产业为依托招商,通过招商形成产业集聚、招商资本积累。
    大搞工业,搞大工业,招商引资需先行。近年来,开发区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牢牢把握产业梯度转移、灾后恢复重建、浙江产业对口援建等机遇,围绕有色金属、电子机械、新能源、医药、食品饮料、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招商引资,突出延伸产业链条以商招商,强力引进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低碳发展项目,全面实现产业的缝合断层、填补空白、调整结构,引发磁力,集聚产业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推陈出新,开发区依托“一区多园、一园一主业”的构想,突出电子机械、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强化产业链培育,配套集群招商。近年来,开发区主要领导率招商小分队奔赴杭州、深圳、北京等地走访上百家企业,接待300余批次近3000名客商。
    正因专业化园区的“磁性效应”,中铝集团公司来了,长虹集团公司来了,四川军工集团来了,四川科技集团来了,元泰达泡沫铝业来了,能士智能港科技公司来了,每日集团来了,三一重工来了……近四年招商引资项目150个,签约资金达256.1亿元,是2005年-2009年四年总和的3倍。2012年新签约项目40个,其中亿元项目23个,促成吉利汽车城、长虹200万台电视整机等重大项目签约;全年引进到位资金51亿元。
    大招商、招大商,注定带来项目发展裂变、园区发展集聚裂变,各具特色:王家营工业园重点发展饮料食品及电子产业;袁家坝工业园重点发展电解铝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川浙合作产业园重点发展资源和能源转化产业、沿海地区重点转移产业、灾后恢复重建相关产业……
    招大引强,方能提升质量和效益。目前开发区重点依托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战略新兴产业,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亲情招商、商会招商,力争每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超过50亿元以上。
    创新服务模式,开发区出台《开发区项目促建实施办法》,完善项目建设“六个一”工作机制,对全区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联挂促建,推行“联挂项目建设进度月排位”制度,逐步形成“周督办、月通报、季评价、年考评”项目工作通报督办机制。
    创新园区建设模式,加快产城一体、城园共融,今年以来,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8个,其中新开工基础设施项目15个,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8亿元,新增开发面积2.4平方公里。
    创新企业培育模式,扎实抓好重点企业。提高优势产业相关产品的本地配套率,扩大市场份额。
    创新党建和改善民生模式,开发区成立园区党委,建成产业链党总支6个、民营公司党委1个,基本形成“园区建党委、产业链建总支,企业建党支部、车间建党小组”的党建格局;投资 6亿元,建设民生工程58个,惠及2.9万人。
    二十年的坚守,二十年的磨砺,广元经济开发区人磨砺出敢为人先、敢争一流、勇于创新的“剑锋”。


    在坚守中善于亮剑,“剑气”冲向千亿园区
    【引言】青锋一出匣,剑气冲霄汉。面对百舸争流的强手,只有敢于亮剑,方能心坚、气盛、胆壮,战则胜。
    “坚守二十年,一朝亮剑,战则胜。”开发区党委、管委会一班人深深懂得:工业园区发展,不仅是广元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而且是工业项目和园区建设的排头兵,只有在坚守中亮剑,方能战则胜、大发展。
    牢记使命、勇立潮头。“大开放、大招商、大融资、大建设、大发展,一系列大手笔,以惊心动魄之势破茧而出。”广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点睛”。
    广元经济开发区蓄势待发:工业总产值从1亿元—10亿元用了10年;10亿元—40亿元用了6年;40亿—200亿只用了4年;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48个省级开发区中排名由2008年的第31位上升到前五位,工业总产值增速连续三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排前三位,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园区幅员面积由8.59平方公里扩展到41.6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了“七园一区”,成熟产业园区面积由2005年的不足1平方公里扩大到2011年的10平方公里……
    现有四川电子军工集团、启明星铝业、长虹欣锐、长虹电子、长虹精密、娃哈哈食品饮料、高金食品、安驭轮毂、飞亚新材料等规模以上骨干企业80家,其中有色金属、电子机械、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2%、90%、28%,成为全市工业五大板块的主力军;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新材料、新能源、以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等五个重点产业迅速崛起,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开发区“3+5”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主导产业链初步构建,产业集群发展初具雏形。2010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2012年将实现产值200亿元的奋斗目标,年均两年翻一番。
    现已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高新技术基地、四川省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四川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申报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审核通过,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面对时不我待的形势,广元经济开发区人敢于亮剑:锁定“一年开好局、三年大发展、五年新跨越”的发展路径,突破推进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城市综合体、全域开放、平安和谐管理四大工程,全面建成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强市新的重要增长极和全市“两化”互动统筹发展战略示范区。
    谋划长远,经济发展方能达到新高度。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5%;工业增加值实现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5%;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85%以上,占全市工业经济份额力争达到50%;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300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 80家。到2020年,建成千亿工业园。
    大发展,产业大支撑。开发区正在做实“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其配套材料生产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四川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三大基地”,培育形成30条产业链、6大产业集群,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二、三产业结构比调整到82:18。其中,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城园融合,“两化”互动发展。正在形成以下西坝滨江新城区为核心,王家营塔山湾工业园、下西物流园为基础,袁家坝工业园、盘龙工业园、石龙工业园“三功能组团”为依托,构建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一城三带”产城体系。到2020年,力争使城镇人口达到9万人,城镇化率力争超过90%,形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建成一个工业园区、诞生一座产业新城。
    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一天一个样。全区正在加速形成“七园一区”和“一园一主导产业”的发展新格局,确立有色金属、机械电子、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和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五大重点产业,规划建设袁家坝工业园(含川浙合作产业园)、王家营工业园(含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盘龙工业园、石龙工业园、石盘利用外资工业园、宝昭出口加工园、下西现代物流园和惠家沟居民生活配套服务区。
    非凡气势,愿景诱人。坚守二十年,一朝亮剑,剑气冲向千亿工业园区,心则坚、气则盛、胆则壮、战则胜。开发区正在依托“3+5”主导产业优势,以“三大基地”建设为载体,大力承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化产业入区集群成链发展。
    随着启明星、长虹欣锐、娃哈哈等一批骨干企业群体逐步成长;能士智能港、元泰达泡沫铝、长虹电子等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做强,“广元造”品牌产品已畅销国内外,不断领跑工业、当好工业经济发展“排头兵”。
    广元经济开发区将借助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风和动力,将亮出人剑合一新的“剑气”,指向千亿园区,指向更高的山峰。

Copyright@2003-2023 www.cng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维护: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1 蜀ICP备090040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