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残联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农村残疾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基地”开展量服工作
4月11日,广元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中书率市残联、利州区残联干部职工25人分成三个组,分别由市残联班子三位领导带队,来到利州区赤化镇,在村社干部的带领下,深入泥窝村、幸福村、司马村“农村残疾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基地”开展“量体裁衣”工作个性化服务工作。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中书就入户调研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进村入户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与残疾人进行亲切交谈,了解他家的基本情况。

在残疾人家庭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认真填写调查表。

被调查的残疾人服务对象在调查表上签字确认。
上午八点半,广元市残联、利州区残联干部职工25人齐聚利州区赤化镇司马村村口,在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中书进行了人员分工、任务分解后,共分成三个组,分别由市残联班子成员三位领导带队,直接前往司马、幸福、泥窝3个村残疾人家庭。
在残疾人杨云山家通过调查了解得知,杨云山从小就患有间接性精神病,一年四季都需要服用预防精神病发作的药物,让这户原本经济就不宽裕的残疾人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的情况后,李理事长立即与利州区残联和当地镇政府随行工作人员沟通协调,采取通过镇政府便民服务队主动上门服务方式帮助残疾人杨云山申请精神病免费服药救助项目,将残疾人杨云山纳入精神病免费服药救助对象,给予一定补助,以减轻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残疾人杨云山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的母亲更是热泪盈眶,她感谢市、区、镇各级领导关心和帮助她们,让她们一家人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在调研过程中,三个村有几户残疾人家庭因为行动不便,加之信息闭塞,未办理残疾人证,因此在一些惠民政策的落实上受到影响,李理事长要求利州区残联要在近期组织工作人员专程前往赤化镇,为这些残疾人家庭进行上门服务,为他们现场办证,并要求镇政府尽快落实好残疾人的普惠加特惠政策。看到肢体残疾人钟廉荣通过腋杖艰难的行走,而他家门口到院坝有近30厘米高的台阶,上下都非常不方便,由于残疾人钟廉荣属于高位下肢残疾,在出行和如厕等方面极不方便,非常需要无障碍设施,李理事长要求工作人员在拟定该户个性化帮扶方案时,把为该户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作为重要的个性服务内容之一,为他家修坡道,安扶手、装坐便器……时间不知不觉已过中午一点半,早已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三个工作组工作人员都饿着肚子,一直坚持在残疾人家里进行调查工作,残疾人王兴贵非常感动,一面感谢共产党的好干部专程来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一面非要留住工作人员在他家吃午饭,在工作人员一再谢绝的情况下,他依依不舍的目送工作组人员消失在树林丛中久久不愿离去。
利州区赤化镇司马、幸福、泥窝3个村,当地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属边远贫困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通过有劳动力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取得。当地地理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山高坡陡,缺乏规模性的种、养殖特色产业,经济收入少,当地残疾人数量多,约占当地总人口的10%左右。今年,根据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决定在赤化镇集中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市残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在赤化镇的司马、幸福和泥窝三个村重点实施和打造农村残疾人全面小康示范基地建设。通过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坚持五年不变的原则,以发展产业为突破,实现农村残疾人家庭增收,以改善农村残疾人民生为重点,提高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以整合各类资源为举措,推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五年时间建成全市农村残疾人小康示范基地,积累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此次入户调研就是为打造农村残疾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基地打基础,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赤化镇政府张玉全镇长表示,他们将全力以赴支持配合好市残联的这一重大举措,在人力、物力、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按照市残联拟定的五年不变的原则,加大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建成小康新村作出积极贡献。在此次入户调研工作中,分别对赤化镇司马、幸福、泥窝3个村五个社80户农村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全覆盖入户调查,其中包括肢体残疾35人,视力残疾19人,听力残疾6人,精神残疾8人,智力残疾11人,言语残疾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