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兴镇 剑阁金仙镇吹响冲锋号
2013-12-13  来源:广元新闻网

走进金仙,飘飘欲仙

    “白金话”领路,进入文化迷宫
    剑阁金仙镇有一张独特的名片,就是当地人的口音。一听这口音,就可以断定对方是金仙一带的人。只有金仙一带的人,才有如此独特的口音。有人推测,这一带的人或许是客家人后裔,有人猜测,或许是广东、福建的移民。但镇党委书记郑炳生的一番解释,却让我们颇感意外。
    据考证,金仙一带的口音和方言,均来自当地土著人的传承。当地人把自己的口音和方言,称着“白金话”。从语音学的角度分析,“白金话”里保留着很多古音古调。郑书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点歌用的歌单子,当地人发出来的音就成了“沟敦子”,这个“沟敦子”,在川北大众化的方言中,指的是“屁股”。可想而知,带着这样的口音进娱乐场所,不知要闹出多少误会。不过,从与郑书记关于口音的随意摆谈中,引发了我们强烈的采访兴趣,那就是探究金仙土著人的来龙去脉。没想到,这一深入采访,让我们对金仙镇历史文化的富有大吃一惊,仿佛进入迷宫一般,飘飘然起来。
    庙宇之多,传承着美好精神的寄托
    正是深冬季节,天上飘着毛毛细雨,寒风之中,我们一个个古庙看过去,看得热血沸腾。金仙镇不大,就坐落着4个古庙。有建于元朝的文庙,有供奉着燃灯大仙的登仙寺,有传统民间特色的武庙、火神庙。特别是文庙,与梓桐七曲山的文庙一脉相承,其中的文物泮池和万年青,成为传说中的金仙文脉。金仙镇自古文官武将辈出,就与此有关。每年2月14日,到文庙朝拜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读过《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燃灯大仙助姜子牙破“十绝阵”的故事,而燃灯大仙得道成仙的地方,就在金仙。为纪念燃灯大仙在金仙佛之地,就修建了保留至今的登仙寺。大雄宝殿、燃灯真身塑像、石桌、石龟、石围栏、百级石梯,3万余株柏树环绕。从山上往四周看,有如人间仙境一般。
    文物、传说、民俗,不一样的珍珠链
    在金仙众多的历史文化故事中,要数皇后山的故事最迷人。金仙镇向东两公里处有一座山,叫皇后山。传说三国时张飞之次女张兰仙,也就是当时蜀后主刘禅的皇后,路经此地回家乡祭祖。不料,途中听闻成都失陷,后主降魏。于是悲从心来,忧而自缢,死后就葬于此山。后人念及爱国之志,在山上立庙纪念,并将此山取名皇后山。说山上松柏簇拥,风景宜人,可惜天色已晚,只能改日上山祭拜这位皇后娘娘了。
    金仙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还真不少,年近90的蒲春维老人如数家珍一样。老街之中的古戏楼、民国早年建的石板街、文庙西边的白塔遗址、年年以集资办学为主的“崇儒会”、个性突出的金仙川剧、风格迥异的田氏灯笼、金仙钱架子、怪声怪调的“白金方言”、与众不同的农村婚宴……很多金仙民俗,没听说过,更没见过。郑书记看出我们的遗憾,说明年举办剑南文化旅游节的时候,一定请我们来一观金仙文化全貌。
    文旅兴镇,金仙吹响冲锋号
    金仙有这么多的文化瑰宝,件件精彩,可惜养在深闺人未识。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酒好也怕巷子深。面对我们的疑惑,镇长敬怀宝回答说,饭要一口口吃嘛。接着敬镇长给我们描述了金仙发展的未来。新一届镇党委确定,目标定位文旅兴镇,抓住升钟水库第二轮扶贫开发机遇,打造一个集观光、娱乐、餐饮、钓鱼的“金仙西湖”,同时,抱团发展,发掘打造金仙地方文化,把金仙建设成有听头、有看头、有想头、有奔头的文化旅游强镇。
    郑炳生对此充满信心,建文化旅游强镇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开弓没有回头箭,让我们明年再来,一定又会不一样。想想金仙的未来,沾沾孔圣人的光,穿越松柏簇拥的登仙寺、皇后山,享受一下“崇儒会”、“乡村婚宴”等民俗风情,然后浸泡在金仙的云海中,再到金仙的“西湖”洗尘……此景此情,怎么样都会有飘飘欲仙的味道。(记者 傅尹 刘怀英)

Copyright@2003-2025 www.cng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维护: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1 蜀ICP备090040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