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度迈进 向广度拓展
——我市全力推进国家“A”级旅游景区建设综述
夏日的剑门关,满目叠翠。
剑门关景区施工现场一片忙碌,剑门蜀道旅游区创5A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当千年蜀道不再是天堑而被李白嗟叹,当皇泽古寺不再作为寺庙而仅供人们去缅怀,广元的旅游业便真正地迸发出蓬勃生机。
2013年,广元文化旅游增加值达95亿元,占GDP的16.4%,文化旅游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旅游接待人数2414.96万人次,增长25.9%;旅游产业总收入112.58亿元,增长35.8%。
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0”到“14”
无“景”不成游,“景”好客自多。自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人文景观令人心驰神往。广元在旅游市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群星璀璨。
“有米还要有巧妇。旅游这碗饭需要智慧,用智慧唱出的音符才有质感。”这是旅游界的行话。
创立旅游品牌,这是广元旅游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
2006年,市委、市政府把A级景区建设作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年11月,翠云廊、皇泽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举通过国检,实现了全市A级景区“零”的突破。
正当广元旅游产业发展渐入佳境,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让广元旅游业遭受重创。
2008年,广元先后投入建设资金21270万元,陆续打造皇泽寺、翠云廊、剑门关等8个重点旅游景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全省最大的旅游灾后重建项目——剑门关景区在2010年“五一”前如期向世人开放。当年的剑门关景区“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购票游客13.86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接待总量的23.22%;门票收入达到649万元,占全市门票收入的88.70%,龙头景区的作用日益显现。
截至目前,广元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14个,跃居全省第二位、全国第五。国家3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4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4个,旅游业已成为广元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景区还存在散、小、弱等特点,旅游业发展仍存在着文化底蕴挖掘不深,景区开发建设不足,游客能参与的项目少,“一次游”现象严重,“回头客”不多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市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做强做大。
要把广元建成川陕甘结合部游客集散中心和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就不能遍地开花,必须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观念上扩大思维半径,统筹思考,发掘特色品牌的内涵,打造精品核心景区、建设优美环境和提升服务上狠下工夫,必须从大旅游出发,变单一的“门票经济”为整体的“产业经济”综合发挥旅游业的功能,带动各产业链及行业发展,全力打造从观光型到休闲型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精品线路到剑门蜀道创“5A”
古蜀道400余公里,其中200余公里位于广元境内,而且是保持得最为完整的一段。蜀道沿途的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一条独一无二、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黄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围绕“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广元用“巧妇”之手,整合优势资源,成功打造了以天下雄关剑门关、世界奇观翠云廊、蜀国第二都昭化古城、中国交通历史博物馆明月峡为代表的剑门蜀道三国游。唐家河、曾家山、鼓城山—七里峡为代表的温泉山水生态游。以皇泽寺、千佛崖、天曌山为代表的女皇传奇文化游。以红军渡、红军城、木门寺、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为代表的红色经典缅怀游。以苍溪县云峰镇、柳桥坝,朝天区曾家山,青川县阴平村,利州区龙潭山地农业公园为代表的最美乡村体验游五大精品旅游线路。
为充分发挥旅游惠民作用,我市提出了“文旅兴市”战略。2012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十二五”时期将我市建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川陕甘结合部旅游集散中心,要实现这一目标,提升全市旅游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去年6月初,经四川省旅游局专家组现场指导,我市决定将剑门关和翠云廊两个4A景区率先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先行先试,探索经验。
“不爬鸟道,不能真正感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意境!”6月8日,来自陕西的游客张军站在悬空玻璃景观平台从高空俯瞰到整个景区的雄、奇、险、秀。
目前,剑门蜀道旅游区创5A规划的115个项目即将全面完工,旅游各项设施得到全面完善。
随着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剑门蜀道、女皇故里”核心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旅游环境更加优化,游客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如今,作为四川旅游的后起之秀,广元正成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内涵,集生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记者 刘怀英 实习生 邓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