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入侵”湿地公园 水鸭子帮忙捕杀
2015-09-16  来源:广元晚报

    湿地公园管理处:福寿螺去年伴随荷花来到湿地公园,本月底结束消杀

    近日有市民向记者反映,称南河湿地公园内的荷叶和临水的石壁上,攀附着众多粉红色不知名的卵状物,有路人称其是“海螺蛳”的卵,有神经毒素,其它动物都不敢吃,没有天敌。
    昨日,南河湿地公园管理处保育科负责人就此事给出明确解释,称其是福寿螺的卵,属于外来物种,除感观不舒服外,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目前正在积极对连卵和成型的螺进行物理消杀,预计本月底结束。
    现场探访
    福寿螺众多  每天捡两大口袋
    昨日下午3时,记者赶到南河实地公园内的荷花田一探究竟。现场,几名工人正卷着裤腿在荷花田里工作,他们将已经成型的灰色螺蛳和粉红色卵状物装进编织袋。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螺蛳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天都要捡两大口袋。
    据公园管理处保育科负责人介绍,这种螺蛳叫“福寿螺”,是去年5月公园引进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时伴生的外来物种,粉红色的卵是福寿螺在夜间活动时所产。
    公园处理
    工人物理消杀  并养鸭子捕食
    该工作人员表示,去年八九月份,公园第一次发现福寿螺,当时面积较小,很快通过消杀控制。今年该物种再次出现,分布面积较去年广,有1000多平方米,主要集中在荷花田和靠水潭池边。
    为了保护公园的水源和环境,公园保育科今年4月进行了药物消杀,目前正在对福寿螺和卵进行物理消杀。方法包括,将捉捡的螺蛳和卵用高温煮杀然后用土掩埋和让几十只专门饲养的鸭子去吃粉红色的卵。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该次消杀将在本月底结束。
    据专家介绍,福寿螺食量极大,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其危害性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

    新闻词典  福寿螺
    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1981年引入中国,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福寿螺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它也是一些水产动物的饲料。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延伸·外来物种
    生态癌症——水葫芦  即凤眼莲,是外来物种入侵最典型案例。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的风眼莲在美国新奥尔良博览会上被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作为观赏植物带回。凤眼莲繁殖迅速,不仅堵塞水道,还导致鱼虾绝迹。云南滇池就曾备受其害,被专家称为“生态癌症”。
    植物杀手——紫茎泽兰 原产于墨西哥,19世纪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因其繁殖力强,成为全球性入侵物种,严重影响畜牧业和农业发展。在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中排第一位。

Copyright@2003-2023 www.cng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维护: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1 蜀ICP备090040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