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女孩作品《面包男孩》获评“中国好书”
2017-04-26  来源:广元日报

历经三年,旺苍女孩写出“中国好书”,昨在香港接受晚报记者电话采访
童年的麦香烘焙出《面包男孩》

李姗姗近照

    “它讲述了精灵‘小面包’神奇的成长经历,故事中充满奇思妙想,可爱中透着哲思。它让每个孩子都能从书中遇见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自己。”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当晚央视一套播出的“2016中国好书盛典”上,出生在旺苍县五权镇楼房村的李姗姗历经三年打磨的作品《面包男孩》荣获“2016年度中国好书”。
    昨日,晚报记者电话联系了身在香港的李姗姗,听她忙里偷闲讲述了《面包男孩》和她自己的故事。
    ●人物名片
    被媒体称为80后美女作家的李姗姗,出生在旺苍县五权镇楼房村。拥有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儿童文学作家班学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重庆文学院签约作家头衔。出版童话集《土豆小鸡蹦蹦跳》、《睡不着的卡夫卡》等。
    ●《面包男孩》简介
    本书是一部现实和幻想完美结合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罗德叔与面包男孩之间爆笑又温暖的亲情,歌颂了人性的光辉,赞美“人之初,性本善”的儿童世界,提出“善即美”的道德观,强调以“善”引导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童话的力量,为孩子的人生打下“善与美”的底色。
    童年的麦香曾给她无限遐想
    关于“面包男孩”的出炉,李姗姗说,她曾在中国唯一发行海外版的幼儿杂志《东方娃娃》上发表过专栏“面包宝宝的故事”,每月一期,连载三年,在多次读者调查中,一度被小读者评选为最受欢迎的栏目。虽然专栏故事结束了,但“小面包”的影子却一直在她的脑海里跳跃着并愈发清晰。于是,她决定把这个形象更多的故事写出来,让它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小男孩”。
    为什么会跟“面包”结缘?李姗姗说,她的老家在旺苍五权镇一个叫张家坡的半山腰,山坳里有一片麦田,田里的麦穗、麦粒,这些一直在她记忆深处。“想有根魔法棒,变出自己的麦田和香喷喷的面包,以前的画本和这部作品都有童年的麦香。”
    经过三年打磨《面包男孩》得以面世
    《面包男孩》是李姗姗的第一部幻想题材的童话,既有她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生活的感恩,还有对人际关系的考量以及对纯真童年的礼赞。
    该书出版后,受到读者和专家的广泛好评,相继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6年8月“中国好书”、入选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入选“蔚蓝书店·8月新书排行榜”、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获中宣部“2016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一等奖。今年年初,还当选“大众最喜爱的50本图书”。
    此外,该书英文版和韩文版的翻译工作正在进行。同时,同名五十二集动画片也正在孵化中。
    自幼便有文学天赋大学让她快速成长
    李姗姗的写作天赋从小学便开始显现,她的作文常被老师当做范文来朗读。读中学后,她担任起学校广播室“小编审”,批改同学的来稿。走进大学校园后,一天她在学校张贴栏看到了校文学社招编辑的信息,于是写了一篇《味道》去投稿,被主管文学社的老师钦点加入了其中。后来,她通过竞选当上了社长,组织编写校刊,也被某杂志聘为了驻校记者。
    自2000年起,李姗姗开始创作和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凭借对梦想的坚持,她创作出一系列广受好评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袜子上的洞》、《我们吵架吧》等。李姗姗也成为以“优才计划”入驻香港的儿童文学作家。
    2016年,李姗姗在同行的建议下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姗姗来了”(shanshanlake),发布作品供孩子们阅读。同时,还在喜马拉雅听书俱乐部开设了个人有声故事电台“李姗姗故事城堡”,截至目前点击量已突破200万。
    能写出有爱的作品因为自己被爱包围着
    “能写出有爱的作品,这个作家也是被爱包围的。”对这一点,李姗姗非常赞同。她告诉记者,6岁那年她的生母因重病去世,丢下父亲、妹妹和她。当时,现在被称为“妈妈”的四姨,为了他们硬是推掉已定下的婚约嫁给了他父亲,后来又有了小弟。
    “她和爸爸为了供我们读书,到处干活,不分昼夜,非常辛苦。”如今弟弟妹妹都在工作,父亲和妈妈也早早搬到了镇上,一家人相处得和睦友好。
    得知女儿要领奖的消息后,父亲李军元和家人早早就守在电视机前见证女儿的荣耀。“这都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们都为她感到骄傲。”李军元说。
    另外,对于领奖晚会上自己最感激的那位校长,李姗姗说,他叫张永峰,曾为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1999年我初中毕业后考取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因家贫交不起学费,便给他写了一封求助信。他很快让一位叫况明安的老师回了信,里面有句‘学校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让我至今都很感激。”
    昨日下午5时,记者经多方联系,找到了已于2001年退休的张永峰,如今已经76岁的他对于李姗姗已不大记得。对于李姗姗的感激,在为学生骄傲和祝贺的同时,他说,自己当年也只是尽到了应尽的责任。
    关于写作和未来珍视灵感宁缺毋滥
    “文学就是让普通的事物闪光,让故事超出故事,长出浸润心灵的力量,以爱滋养孩子的成长。”对于写作,李姗姗说,“珍视灵感,宁缺毋滥;在充分积累和准备的基础上动笔,反复雕琢,提取精华;写作不能被模式化、不能被商业化,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发表欲,更不能为了利益,把写作当成一个工具。”
    对于未来,李姗姗说,会继续描绘心中的童话世界,精心筛选文字的“种子”。
    广元晚报全媒体记者 管寒冰

Copyright@2003-2023 www.cng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维护: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1 蜀ICP备090040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