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在大农业中突起
全市养殖业助力脱贫攻坚综述
|
旺苍县普济镇三溪村的旺苍县犇羴鸿运家庭农场,现已养殖优质品种肉牛近百头。
|
|
两湖生态鱼捕捞
|
|
苍溪县八庙镇举台村水产养殖基地
|
|
剑阁巨星农牧有限公司2018年建成使用的高观猪场。目前,成栏种猪5400头,年出栏仔猪10万余头,采取代养模式,带动近500农户及规模养殖场参与养殖。
|
|
利州区营山镇山羊养殖
|
|
朝天区藏香猪特色养殖
|
|
市民在昭化磨滩镇百胜村丰收节上抓捕稻鱼
|
|
剑阁姚家乡银溪村土鸡养殖合作社养殖土鸡数万只,并带动周边的柳场村、团结村村民养殖致富。
|
剑阁县圈龙乡生猪养殖
“岁月鸭”“年华猪”“苍溪鳖”“剑门关土鸡”……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
广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生猪、突破性发展肉牛羊、大力发展剑门关土鸡和水产养殖”总体思路,畜牧水产业是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加收入、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2019年,全市出栏生猪300.86万头、肉牛8.54万头、肉羊58.21万只、家禽2602.30万只,全市水产品生产总量5.61万吨。
畜禽养殖
成为群众增收脱贫的新途径
【新闻现场】
不喂饲料,像牛羊一样放养的养猪模式,这就是“跑山猪”的原生态养殖办法。朝天区朝天镇楼房村徐兰芬一家,就通过这种原生态的方式养殖藏香猪,开辟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希望之路。
6月25日,在现场看到,活蹦乱跳、正忙着抢食的黑家伙便是徐兰芬家养殖的藏香猪,每天早上,她都会把猪儿们赶到“运动场”,让它们四处觅食。
藏香猪又名“人参猪”,是西藏原始的瘦肉型猪种,目前,她家藏香猪的养殖规模已达170多头,去年出栏100头,共卖出20余万元。
吃得饱、长得好,运动足、品质高,看着在山间嬉戏的藏香猪,徐兰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把这块山打造成小猪繁殖基地,带动村民养殖藏香猪,力争全村奔小康。”
【新闻延伸】
2019年,全面实行县区委书记担任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指挥长,按“三权归县、服务在乡”要求完善县乡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将生猪出栏任务纳入县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行按月调度。保留市内高速公路出口、国省干道入口和与外省相邻交通路口防控卡口60个,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查证验物和清洗消毒。
全市已招引温氏、巨星、新希望等一批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做到县县有企业、企业抓项目、项目联农户、全域推产业。积极撮合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和贫困村,充分利用县区整合资金、小额扶贫信贷、产业扶持基金、村集体经济发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等项目资金,采取“企业带动、村集体参与、贫困户入股、财政补助、集中代养”模式,在贫困村建设一批千头生猪规模养殖场,带动贫困户(含非贫困村的贫困户)通过代养、自养、寄养方式发展生猪生产,确保每个贫困群众年出栏生猪2头以上。
牵着牛羊奔小康。
2019年,全市肉牛羊价格均达到历年最高水平,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场利润约40万,年出栏300只以上的肉羊规模养殖场利润约15万元,养殖场(户)养殖效益明显。全市推广优质饲用玉米面积62.35万亩,新增人工种植优质牧草示范面积8.1万亩;开展红苕藤、饲用玉米青贮,完成饲料青贮12.5万吨。全市草地建设和种草养畜的大力开展,促进了以牛羊草食牲畜为主的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按照“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深加工、做活市场”总思路,招引四川四海三联、四川田野故事等龙头企业入驻广元,带动发展以广元灰鸡、河南固始鸡、广西瑶鸡等为主推品种的剑门关土鸡产业。启动剑门关土鸡产业扶贫专项行动,组织全市有条件的2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每人每年至少20只土鸡标准发展剑门关土鸡养殖,人均增收390元以上。
据统计,全市累计建成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706个、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123个,年出栏300只以上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89个;培育生猪养殖专业户(年出栏500头>生猪≥50头)5585个、肉牛养殖专业户(年出栏100头>肉牛≥10头)707个、肉羊养殖专业户(年出栏300只>肉羊≥150只)267个;全市培育年出栏500只以上户办土鸡养殖园6.2万个。
水产养殖
助3万贫困户10万人脱贫致富
【新闻现场】
6月26日,一走进昭化区磨滩镇稻鱼种养示范区,放眼望去,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正随风起舞,田间的鱼儿不停在水中追逐、嬉戏。
“现在搞种养业也能赚‘大’钱。”磨滩镇中华村种植大户赵永桂高兴地说,“过去搞种养业,销售价格低,除去成本外,几乎不赢利,现在不仅谷子、大米能卖个好价钱,还多了一项卖稻花鱼的收入。2019年,稻和鱼收入约5万元。”他介绍,在稻田内开挖占稻田面积10%的鱼凼,实现水稻种植、田鱼养殖有机结合。稻田能提供杂草、稻花和虫子给鱼取食;而鱼又能为稻田清除杂草和病虫,达到相互促进生产的效果。稻田不施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和肥料,因此,水稻是纯正的有机食品。
“因为水稻取得了有机产品认证,我们的大米能卖到20多元一斤,远销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赵永桂说。
【新闻延伸】
2019年,全市水产品生产总量5.61万吨,产值15.15亿元,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1家、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9家、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4个,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认定“两湖”水产苗种定点生产单位15家,投放苗种22万公斤,当年捕捞500吨,“两湖”鲢、鳙鱼连续三年通过有机认证。
2019年,稻渔养殖面积新增1.1万亩,全市累计5.6万亩,昭化稻渔荣获“2018年度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金奖”“2018年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粮油地标品牌”。
全市冷水鱼养殖面积达600亩,冷水鱼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企业达30家,年产鲟鱼、裂腹鱼等各类冷水鱼3000吨,综合产值达2亿元。
打造名优品牌和地标产品“苍溪鳖”,年产中华鳖411吨、小龙虾青虾517吨、泥鳅421吨,名特水产产值达4.48亿元,占整个渔业经济总产值的30%。形成了“三鱼一鳖”(两湖有机鱼、稻鱼、冷水鱼、苍溪鳖)四大特色水产产业。
2019年,全市农民人均渔业收入496元,帮助近3万贫困户10万人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