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丕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巩固提升全市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3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调优结构强产业”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把红心猕猴桃列为全市现代农业“7+3”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从基地建设、加工提升、品牌营销、主体培育、农旅融合、科技支撑等六个方面分年度制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以“三园联动”为载体,按照在最适宜区域布局最适生产业原则,在海拔500-800米、酸性土壤区域发展红心猕猴桃,全市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1个,猕猴桃面积51.6万亩、年产量16.8万吨。下一步,我们将以三园联动为载体,持续优化红心猕猴桃产业空间布局,以提升园区质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优布局、培主体、活机制、促融合、强科技、塑品牌、善管理为重点,完善产业基地路网、水网、田网、电网、信息网“五网”配套,不断改造低产低效园、补齐基础设施、产地加工、猕猴桃园管理短板,高质量提升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全面提升园区智慧化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园区产能和产业附加值,推动形成苍溪红心猕猴桃特色产业集群。
二、关于“聚合要素保投入”的建议
近年来,市县每年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亿多元,用于解决产业发展的道路、水、电、通讯、土地治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撬动新型主体等社会资本投入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4亿多元。通过设立猕猴桃产业贷款基金,采取公司担保、财政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企业发放小额贷款,创新建立“经营权抵押贷款+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贷款+农村保险”“债贷结合+拼盘整合”三大金融扶贫机制,初步构建了债、贷、投、扶相结合的多元金融扶持产业发展体系。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汲取您的建议,持续聚焦聚力要素保障投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体、金融支持、市场主导的多元持续投入机制。搭建园区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园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把已建园区包装成招商引资项目,积极开展园区招商工作。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类资金投入猕猴桃产业园区建设。持续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家、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入园创新创业,集聚猕猴桃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三、关于“创新机制添活力”的建议
全市大力推行“双带”“双促”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发展活力。“双带”即“合作经营”带农户和“四保分红”带增收。通过建立“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贴息贷款,担保融资、税费减免、优化环境等激励方式,大力引进培育工商资本和返乡创业人员领办新型经营主体500余家。通过保土地租金、保园区务工、保农产品订单收购、保产业发展风险,二次返利分红、反租倒包分红、股权收益分红、果品保鲜存储增值分红等增加农户产业收益。“双促”即“以购代捐”促生产和“以奖代补”促发展。通过单位和个人以适当高于市场价直接购买的方式,变直接送钱给物为购买销售推动猕猴桃产业发展。市县每年设立不少于5000万元猕猴桃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不少于2亿元统筹打捆项目资金,用于“以奖代补”支持猕猴桃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双带+双促”机制,积极推广“小农户+大园区、大龙头、大服务”“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等模式,推广生产托管、就业带动、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合作方式,深化猕猴桃产业园区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园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构建各类新型主体与农户紧密的、稳定的带农益农、致富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关于“配套融合提质效”的建议
全市大力发展猕猴桃精深加工,强化品牌建设,不断促进产业融合,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全市建成大中小型冷藏保鲜库150余座,冷藏保鲜库容超过6万吨,年采后处理能力突破10万吨。引进猕猴桃产业加工龙头企业到苍溪县、昭化区投资建厂,改进提升红心猕猴桃加工生产工艺,开发果脯果干、酵素、浓缩汁果酒等多品类精深加工产品40余种,年产值超过15亿元。积极打造“苍溪红心猕猴桃”品牌,先后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以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金奖、全国绿色十佳果品地标品牌等称号。按照“农旅一体化”发展理念,充分挖掘红心猕猴桃资源文化内涵,结合川东北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等地方民俗文化,推进红心猕猴桃园区“景观化”建设,打造以红心猕猴桃为主导产业、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生态自然风光优美的特色村落5个,建成农旅融合A级景区10个,实现“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设和完善产地市场,重点在苍溪县、昭化区、剑阁县等红心猕猴桃主产区建立仓储、质检、融资、交易一体化的现货市场,积极培育专业市场体系和猕猴桃物流仓储体系。积极发展猕猴桃电子商务,建设苍溪红心猕猴桃贸易信息中心,打造收购、仓储、交易、流通等现代化大宗电子交易平台,促进对内对外电子商务贸易,巩固和发展苍溪红心猕猴桃产品交易的话语权、定价权和主导作用。建立稳定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加快完善猕猴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强化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不断提升出口产品的商检能力,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和世界红心猕猴桃产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五、关于“严控规模防风险”的建议
我市坚持推动猕猴桃低效园区改造,对宜发展红心猕猴桃的园区,通过创新技术和园区改造,实行“提升一批”;对不宜发展红心猕猴桃但可发展其他猕猴桃品种的园区,通过调整品种结构,实行“改种一批”;对不宜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园区,通过转换产业类型,实行“退出一批”。近3年,全市累计改造提升猕猴桃面积16万亩,累计建立猕猴桃园档案2381份。下一步,将按照企业(专合社)种植规模控制在200亩左右,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种植规模控制在50亩左右,一般农户种植规模控制在10亩左右的基本原则,持续引导业主推进猕猴桃适度规模化生产,有效防范产业发展风险。
六、关于“集成科技强支撑”的建议
近几年,我市持续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国林科院森环所、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开展长期的产业科研合作,编制了《苍溪红心猕猴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集中开展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病虫防治、精深加工等科研课题联合攻关,建立了种质资源圃、杂交育种圃、高产优质示范园,开展了系列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坚持“土洋结合”,聘请了新西兰皇家植物研究院和国内相关院所专家教授21名,多次邀请专家教授来广现场指导和培训,培育了市县“土专家”200余名。下一步,我们将在建立健全猕猴桃产业科研及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上加大扶持力度,建强广元市猕猴桃研究院,持续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院士专家的交流合作。建设猕猴桃品种资源库和基因保护库,重点培育产量高、质量优、抗性强、适应广的猕猴桃新品种。完善苍溪红心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统防统治猕猴桃病虫,建立现代猕猴桃产业生产模式。加强精深加工环节研究,提高猕猴桃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七、关于“强化农业政策保险”的建议
市县农业农村部门与财政、金融、保险系统密切配合,落实红心猕猴桃政策性保险工作。2020年,全市6.05万亩红心猕猴桃纳入政策性保险。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多种保险形式,满足不同需求,扩大猕猴桃园保险范围,降低猕猴桃产业风险,加大保险行业培训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在有条件的县区建立损失核定委员会。
衷心感谢您对全市“三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期望您一如既往地监督、支持我们的工作,如有其他建议和意见,欢迎直接与我们联系。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