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龙源山羊放养 谢谦 摄
黄鳕文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怀英
养殖场里,膘肥体健的肉牛悠闲觅食;山坡上,成群结队的肉羊低头吃着青草;一只只剑门关土鸡展翅扑棱棱飞上树梢……在广元的广袤大地上,一幅幅畜牧业蓬勃发展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畜牧业发展较快,畜牧业产值成倍增长,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提升。
从《广元市统计年鉴》上农林牧渔业生产指标来看,2021年全市畜牧业产值为153.19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2.7%,比2012年的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
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显著增强,已发展成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撑点。
温氏苍溪白鹤仔猪场 谢谦 摄
保障生猪“菜篮子” 鼓起百姓“钱袋子”
生猪生产一头系着市民的“菜篮子”,一头系着生猪养殖户的“钱袋子”。
饲料输送、投喂全部智能化管理;猪舍内环境参数自动化调节,保证生猪最佳生长环境……10月8日,在朝天区云雾山镇三龙村,广元绿之芷农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养猪场里,工作人员正在往漏斗状的料塔里倒入饲料。
该养殖场于2020年初开始建设,预计投资3000万元,占地80亩,年出栏生猪5000头,是一家集种、仔猪生产繁育、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公司。截至目前,该公司出栏生猪6000余头,销售额达3000万元。
云雾山镇采取“园区+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进一步丰富特色农业种类,在花石村、三龙村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场4个。截至目前,累计出栏生猪20000余头,带动50余户100余人增收。
这,仅是全市生猪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生猪产业发展经历了稳步发展、生产受挫、恢复发展三个阶段。
2012年至2017年,全市生猪稳定发展,能繁母猪存栏常年保持在21万头以上,年出栏量常年保持在360万头以上,2014年出栏量达到382.4万头。2020年至2021年,在国家、省出台支持生猪生产的基础上,我市印发了《加快构建十大体系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出台《广元市促进生猪填槽补栏十条措施》,大力引进温氏、正邦、巨星、新希望等龙头企业,建设标准规模养殖场。
2021年,全市生猪年末存栏255.7万头,比上年增长8.8%;出栏生猪369.6万头,比上年增长 10.5%,猪肉产量27.1万吨,比上年增长14.7%。生猪存出栏量为2017年以来最好水平。
昭化区邱阳牧业养殖园区 谢谦 摄
做靓“羊”文章 壮大“牛”产业
标准的肉牛养殖圈舍、草料库房、加工车间,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落户剑阁县白龙镇三湾村后,四川蜀道元牛牧业有限公司(现存栏安格斯黑牛2800多头)成为广元市返乡创业扶贫示范企业的同时,更带动了当地群众返乡创业养殖肉牛。
白龙镇村民徐全凡在该公司的带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专合社,养殖安格斯黑牛100余头。
“从2021年起的5年里,我们县本级每年将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同时整合4000万元以上涉农资金配套产业基础设施,用于加快实施‘企带户养’‘母畜增量’‘秸秆变肉’‘延链补链’‘能力提升’五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出栏肉牛5万头、肉羊30万只,实现肉牛羊产业综合产值30亿元。”剑阁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唐家华告诉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突破性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在政策引领和项目驱动下,广元肉牛、肉羊规模养殖不断壮大,2021年年底已建成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198个,年出栏300只以上肉羊规模养殖场222个;其中,年出栏肉牛1000头规模养殖场1户,年出栏肉羊10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2户。
养殖品种更加多样,肉牛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蜀宣花牛等,肉羊品种主要有川中黑山羊、湖羊、朝天黑山羊等。
牛羊存出栏及肉产量增长较快。
2021年末,全市牛存栏24.8万头,比2012年末增长20.8%;羊存栏48万只,比2012年末增长52.7%。
2021年,全市共出栏肉牛9.5万头,比2012年增长54%;出栏肉羊67.6万只,同比2012年增长130.5%;牛羊肉产量共2.3万吨,比2012年增长90%。
旺苍县红祥标准化蛋鸡场 谢谦 摄
剑门关土鸡“鸣”天下 产业“飞起来”
2021年初,昭化区柏林沟镇金岚村村民刘宗泽与四川四海三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肉鸡代养协议,一年里,他所代养的3批土鸡共出栏肉鸡4万羽,实现净利润10万余元。刘宗泽说:“和公司合作,风险小、不愁销路,投资少、见效快,养殖成本低,是一种非常适合推广的合作模式。”
“通过合作,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更多收入,同时,我村脱贫户和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务工。”清水镇树丰村党支部副书记赵东平高兴地说。该公司所实施的2000万只剑门关土鸡繁育及产销一体化项目解决当地就业80余人,带动季节性务工400余人;全区年出栏剑门关土鸡200万只以上,带动全区600余户老百姓实现土鸡养殖收入9000余万元。
剑门关土鸡是广元地方特色品牌,在省内外有较大知名度,剑门关土鸡产业是我市富民增收的重点特色产业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县(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战略,强化目标责任,落实规划措施,确保剑门关土鸡产业发展加速推进。
全面启动剑阁县关刀河剑门关土鸡产业园、昭化区剑门关土鸡博览园、朝天区广元灰鸡现代种业园等三大园土鸡区建设,全链发展土鸡产业。
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土鸡规模养殖场(年出栏3.5万羽以上)93家,发展土鸡养殖专业户1468个、散养户10余万个,培育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500个(国家级1个、省级5个)、土鸡养殖家庭农场1180个(省级51个),培育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营销企业1家,广元“剑门关土鸡”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土鸡产品成功入驻成都伊藤洋华堂、盒马等6家大型超市。
据统计,全市2021年末家禽存栏1455.7万只,比2012年末增长108.9%;2021年共出栏家禽3764.1万只,比2012年增长141.4%;禽肉产量5.3万吨,比2012年增长168.7%。
目前,苍溪县等5个省级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县已成功编报整县推进肉牛羊产业储备项目,剑阁县《2022年中央财政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实施方案》已通过省农业农村厅评审,与广东雅拉德荣集团合作的百亿优质种牛全链集群项目暨剑阁县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已成功签约。
预计到2025年,我市稳定出栏生猪350万头、肉牛20万头、肉羊100万只,畜牧业综合产值达375亿元,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比重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