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元市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 关于对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代表第2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2025-07-22  来源:市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

广目办函〔2025〕6号


周水生代表:

您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的《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建议》(第29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全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市委目标绩效办(市专项工作机制办)高度重视,会同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网信办等成员单位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函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对县级对应部门政策执行的督促指导力度”的建议

(一)高位推动抓整治。市专项工作机制统筹开展学习教育和减负工作,坚持一体推进学查改。今年以来动态调整市专项工作机制成员单位,报请市委常委会会议2次研究减负工作,高效召开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及时总结并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制发年度减负工作6方面35项重点任务清单,建立重点任务推进机制,以攻坚态势纵深推进减负工作。

(二)强化统筹抓整治。市委目标绩效办梳理编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政策百问百答》“口袋书”,通过“政策场景化、解答条目化”设置问答100条,让“纸面规定”转化为“实操手册”。自2024年11月起每月编印减负工作动态简报,创新设置“上情要闻、典型案例解读”等栏目,常态开展减负政策阐释。强化减负氛围营造,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为基层减负”专栏,动态开展宣传报告。我市开设减负专栏、编印政策汇编等工作被省减负工作简报刊发肯定。

(三)聚焦重点抓整治。一是着力精文减会。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制发文件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清单,今年以来累计退回责任分工、临时性工作专班等文件10余件;实行市委重大会议活动计划管理,严控规模数量,纳入精简范围的会议文件总体“只减不增”。二是严格督检考计划和备案管理,市委目标绩效办制发进一步规范督检考工作通知和扫码登记操作指南,按月对拟开展事项进行公开预告,2025年市级督检考计划事项29项,同比减少3.3%;巩固精简优化基层考核成果,2024年市对县(区)考核体系二级指标精简率达94.7%;持续优化考核评价方式,自2022年起全面取消对县(区)和市级部门的实地考核,切实减轻迎考负担。三是严格规范借调干部。市委组织部督促全市近300名被借调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有序返岗,全面清理规范借调县级部门干部工作,规范开展纪检巡察、审计等抽调干部备案工作。四是持续深化“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市委网信办牵头开展深化“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2024年以来关停整合政务公众号、工作群组等1600余个。五是有序推进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市委编办指导全市142个乡镇(街道)完成清单编制并顺利通过省级抽审。六是着力规范创建评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全面撤销市县创建示范项目15项,规范市级表扬项目11个。市教育局牵头建立“进校园活动白名单”制度,每年动态明确年度“进校园”事项3类。七是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市司法局牵头对市级部门涉企行政检查222项事项和涉企行政检查计划162项予以公示;制发《广元市规范全市涉企行政检查若干措施》,从规范行政检查行为、统筹实施行政检查、优化行政检查方式等方面提出10条措施,推动减轻企业负担。

二、关于“加大减负暗访通报力度”的建议

市级层面始终坚持典型开路,市专项工作机制办紧盯核查通报全链条各环节,持续健全工作机制。一是畅通线索反映渠道。对外公布减负线索征集邮箱和电话,建立8个市级层面观测联系点,并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市信访局等窗口,常态化征集减负问题线索。二是强化线索核查整改。每季度深入县(区)、乡镇(街道)等一线开展暗访核查,2024年以来累计发现问题线索90余条,按照“双交办一体整改”原则,推动相关县(区)和主管部门条块结合、同向发力、严肃整治。三是定期通报典型问题。对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问题,通过文件、会议等多种方式予以通报,目前已逗硬通报市内负面典型案例6批20起,形成强大震慑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级层面专项工作机制会议要求,始终鲜明严的基调,坚持系统融合、聚焦重点、以上率下、刀刃向内,持续纠治突出问题,举一反三抓整改提升,加强典型案例核查通报警示,切实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不断向纵深拓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此函。



中共广元市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

2025年6月27日

(联系人:盛大镔;联系电话:0839—3090857)


Copyright@2003-2025 www.cng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维护: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0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1 蜀ICP备090040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