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窑铺互通立交桥
嘉陵江广元至重庆集装箱班轮首航
综述
看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0034公里,全市100%的乡镇、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5条国道、8条省道贯穿广元全境,覆盖了全市约90%的乡镇;县县通高速,实现一小时到县区、二小时到达毗邻地市目标,基本形成以广元中心城区为中心、连接各县区、辐射省内及陕西、甘肃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
观水运——广元是全省8个重点水运城市之一,嘉陵江航道、广元港是全省水运发展“四江六港”布局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成的千里嘉陵第一港广元港是川东北港口群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6大港口之一,是距我国西部内陆最近的港口,是广元融入成渝、联动川陕、对接西北,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望苍穹——开通“北上广深”和杭州等11条航线,随着机场改扩建、换代升级和南山净空处置工作的完成,广元盘龙机场在川陕甘三省结合部航空枢纽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逐步成为川东北地区的枢纽机场。
视铁路——广元衔接南北走向的宝成铁路、兰渝铁路和西成客专,连接东西走向的广巴达铁路“四路七线、六向七出”的“米”字型铁路网络枢纽已全面形成,县县通铁路,个个有站点;渝新欧、蓉欧两条中欧班列经过广元,广元动车运用所、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广元是全省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铁路运输枢纽。
一组组数字,一条条通途,见证着广元大地日新月异的发展;一座座桥梁、一个个隧道,改写了曾经翻山越岭的窘境;一艘馊船舶、一架架飞机,书写着交通变迁的大征途。
从昔日的“蜀道难”到如今的通江达海、日益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这五年,广元交通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实现了交通发展的华丽升级。
这是不负韶华的五年,这是昂首阔步的五年。变化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
百业兴旺,交通先行。“十三五”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进出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以扩大交通项目投资、提升运输服务水平为重点,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加快实施“脱贫奔康交通三年大会战”,全市交通运输迅猛发展,连接西南西北、华中华北、京津冀、通江达海的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建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交通运输成为群众得实惠最多、获得感最强的行业之一。
“出门就有滴滴、共享单车,去县区坐动车,比自己开车快多了。”家住南河的李贵怀高兴地说,如今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
12月20日上午10时,尚丽蓉走到共享单车停车点,扫码解锁了一辆单车。与此同时,老城新华街,一辆滴滴快车准确地停在乘客梁翊峰面前,而青川县苏河乡东风村村民何芝明打了个电话,预约的客车二十分钟后将会来接她到凉水镇。
“十三五”期间,我市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致力于改善民生,为群众提供多种出行方式,极大地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我市积极推进“互联网+交通”,全市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均开通了互联网售票,市城区公交一卡通全面建成投入使用,交通智能化进程持续大提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需求。
在农村,农村客运班线和预约响应两种模式,实现2396个建制村全面通客车的目标,解决了老百姓“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助推了农户脱贫奔小康。发展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
2018年8月8日,广元产品通过中欧班列首发欧洲,此后动车运用所、广巴铁路扩能改造、中欧班列广元组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2020年9月28日,装载26个集装箱700吨货物的腾胜2号,从广元驶向重庆果园港,拉开了嘉陵江集装箱班轮首航的序幕。
……
大交通带动大物流、大物流推动大产业。近年来,我市立足公铁水空各种交通要素齐全的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完善和优化园区物流布局,把构建现代物流枢纽体系作为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的重要支撑。
农业方面,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红心猕猴桃和黄茶生产基地、中国西部最大的淡水有机鱼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核桃生产基地……
工业方面,建成铝产业园区2500亩,在建园区5000亩,初步形成以电解铝生产为龙头,以汽车摩托车轮毂、建筑铝型材板材、航空工业型材等铝加工产业为重点,相关物流、外贸企业为配套的铝产业集群。
巨大的产业市场,急需强大的物流体系。
为此,我市围绕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目标,编制《广元市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加快建设广元·川陕甘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铁路综合物流基地、嘉陵江上游适水货物集散基地、广元市国家级煤炭物流节点城市及示范性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构建“四港五园多点”物流节点体系。
加快建设广元交通物流港,每个县区至少布局1个货运物流园,建成“1+7”货运物流体系。依托中欧班列广元组货基地,积极对接蓉欧、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广元货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体系。
大力发展农村物流,积极构建县(物流中心)、乡镇(配送站)、村(取送点)三级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到2022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5%左右。
追溯历史,五年来砥砺前行的交通人用心血和汗水铺就的发展之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延伸。
展望未来,肩负着这座城市腾飞梦想的交通建设,将在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中奋楫争先、扬帆远航。( 记者王梓菡)
讲述
打通交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搭起脱贫致富小康路
“以前就是泥巴路,卖点东西要靠人背到五龙去,来去要一天,还挣不到几个钱。现在通了沥青路,很多旅游的人顺道就来买了,今年我们老两口在家门口就把生意做了,轻轻松松,还比往年多挣1万多块钱。”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村民黄映江的亲身经历,是全长12.628公里的三会连片扶贫开发综合园区主干道上许多沿线村民们的心声。
长久以来,交通不畅、出行不便、信息闭塞成了许多山区乡镇村庄最大的痛点,修建扩宽乡村公路是山区群众的共同期盼。2018年,苍溪县打通了5.0594公里的七彩田园一老鸱山药材博览园主干道,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力交通保障,打通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当地村民们也借着这股东风开办起一家又一家的农家乐,过去入不敷出的硕丰园休闲山庄如今也游客爆满,营业额翻了几番。
硕丰园休闲山庄老板谢伦训说,早在2012年,位于老鸱山的硕丰园休闲山庄就已经开张了,虽然瞄准市场,搞起了近郊观光采摘旅游,但由于通村通组道路不便,多年来游客寥寥无几。“自从公路修好后,游客增加了,生意好太多了。”谢伦训由衷地感受到这条“致富路”带来的经济效益。
交通的大力改善,不仅让当地村民尝到了“致富路”的甜头,更是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收购农副产品的商贩多起来了,价格也提高了,去年我们村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集体经济分红人均也超过60多元。”五龙镇三会村村支书魏光勇告诉记者,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村民们的日子都越过越火红。
以路兴产、以产拓路、路产融合,近年来,苍溪县新建农村公路1600公里,成功创建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和全国示范县。该县始终坚持以路为轴布局产业“大棋盘”,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架构起一条条通村畅乡、联园串户的“幸福小康路”。
苍溪县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只是我市交通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把补齐贫困村交通短板、率先实现交通脱贫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不断提高我市农村交通服务水平,切实当好精准扶贫脱贫“先行官”。据悉,“十三五”时期,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7621公里,所有乡镇、建制村均已通硬化路,通组公路硬化率达81.6%,乡镇、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记者王梓菡)
点评
以大交通促大开放谋大发展
田振宇
现代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更是开放经济,交通的发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十三五”时期我市大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建成“六高、十三路、十一航、四铁、一港”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速公路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干线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迅猛发展,100%的乡镇和行政村通硬化路,通畅率100%,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广元盘龙机场已开通“北上广深”等11条航线,逐步成为川东北地区的枢纽机场;西成高铁、兰渝铁路建成营运,实现县县通铁路,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嘉陵江“黄金水道”顺利实现全江通航,广元港成为全省6大港口之一;积极推进“互联网+交通”建设,全市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均开通了互联网售票,交通智能化进程持续大提速;交通运输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市大交通体系的优势会有效缩短与先进生产力地区的“经济距离”,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经济区位优势。展望“十四五”,在开放发展方面,我市地处川陕甘结合部,西成兰渝之间,以大交通促大开放将极大拓展我市经济版图,形成连接西北西南,通江达海的川渝北向东出重要门户枢纽。在绿色协调发展方面,发挥大交通带来的“枢纽经济”优势,大力发展“交通+物流”“交通+旅游”“交通+园区”等模式,以大交通融入大循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成渝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以大交通的便利揽四方英才,以优异的自然人文环境打造区域改革开放新高地,提升广元城市吸引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态康养后花园。
只要我市继续坚持“要想富先修路”的交通先行理念,立足公铁水空管各种交通要素齐全的优势,持续优化各种交通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发展“枢纽经济”,一定可以把广元建设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作者系广元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大事记
2016年2月10日,广元首艘大型旅游船舶“腾胜1号”在广元港投入试营运,填补了嘉陵江南充以上河段没有标准化专业化大型旅游船舶的空白。
2016年3月9日,广元港与重庆果园港合作协议正式签署。
2016年12月26日,亭子口水利枢纽升船机工程建成,并进入调试阶段。
2017年1月1日,广陕广巴高速公路连接线上西互通滑坡及崔家垭隧道病害处治全面完成,广元绕城高速东坝至成都方向正式通车,全长82公里的广元绕城高速公路实现闭合。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剑门关公交站暨剑门关汽车客运站投入试运营。
2017年12月20日,广元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新能源船舶研发工作,并完成30客位锂电旅游船舶设计招标工作。
2018年2月28日,国道108线严家湾隧道建成通车,是我市采用PPP模式建设并首个投入使用的交通项目。
2018年6月21日,广元港进港公路南马山隧道出口端正式开挖施工,标志着广元港进港公路昭化至朝阳段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2018年8月1日,中欧班列广元组货基地揭牌仪式在广元交通物流港上西园区成功举行。
2019年6月29日,嘉陵江全江通航启航仪式在广元港红岩作业区举行。
2019年10月10日,广元港红岩作业区(一区)进港公路南马山隧道顺利贯通。
2019年11月4日,苍溪县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0年5月27日,广元市举行脱贫攻坚乡村客运村村通交车仪式,标志着广元全面开启农村客运“金通工程”试点。
2020年9月28日,广元港进港公路南马山隧道建成通车,全面打通广元港红岩作业区进港公路交通瓶颈。
2020年9月28日,嘉陵江广元至重庆集装箱班轮首航仪式在广元港红岩作业区举行。
(记者王梓菡搜集整理)
展望
“十四五”共享更高质量交通
“十四五”,我市将紧紧抓住机遇,按照“扩展通道、构建枢纽,完善网络、提升功能,支撑发展、做强门户”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型枢纽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大通道、大枢纽、大物流、大开放新格局,为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撑。
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广元至平武、绵阳至苍溪、苍溪至巴中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京昆高速公路汉中至广元段(四川境)、广元至绵阳段扩容等项目,推进南江经旺苍苍溪至盐亭、青川至剑阁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到“十四五”末,高速公路通车和在建里程达到723公里,基本建成“一环、二横、七线”的高速公路网。
铁路:加快实施广巴铁路扩能改造,推进广巴达城际铁路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加快兰渝高铁、西成高铁新线经行广元方案规划研究,进一步畅通四川铁路北向东出西进大通道,到“十四五”末,全市铁路总里程达到626公里,通车运营正线里程达591公里。
水运:加快推进嘉陵江广元段高等级航道达标升级,推进嘉陵江水东坝航电综合枢纽工程建设,完善嘉陵江梯级枢纽协调联运机制,实现嘉陵江航道由“通”向“畅”转变,全面实现通江达海。
航空:按照国家口岸标准推进广元机场升级改造,规划建设通用机场,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力争“十四五”末,广元机场航线达到20条,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
绿色智慧交通:推进生态示范路、绿色交通廊道建设,加快推广运用新能源车辆;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加大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公路养护、桥隧监测、双超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力度,加快建设出行服务智慧终端项目。
(记者王梓菡)
(本版图片均由市交通局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5 www.cng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1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002号 蜀ICP备090040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