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广元,从阅读开始。但阅读,不应只局限于城市。
“农家书屋的书真是我家猕猴桃产业的‘救星’!”2月7日下午,苍溪县东溪镇康寨村村民沈和平说,有一年他家的几十亩猕猴桃叶面出现不规则褐斑、果皮干腐、果肉腐烂,在村上农家书屋借书一查,才知道是得了褐斑病,按书上的方法进行防治,当年挽回经济损失6万余元。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农家书屋作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全力推进2398个农家书屋建设发展,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广元市被确定为全省农家书屋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试点市之一。
坚持守正创新 打造乡村文化“新地标”
2月8日,一走进朝天区曾家山原乡书院,一排排橱窗里放着各种书籍。有几位游客一边喝着咖啡一边静坐读书,还有游客在宣纸上笔墨横姿……
近年来,我市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农家书屋就办到哪里”,有效推动“农家书屋+”融合发展。紧密结合“文旅兴市”发展思路,持续推动“农家书屋+文旅”融合发展,在剑门关5A级景区等旅游景点,打造A级旅游休闲书吧50家、图书小驿60个,在农村大院、民宿等群众聚集地新建原乡书院等70个书屋(书吧)、便民流动阅读点25个,有力改善农村阅读环境。
聚焦阵地提升,推动农家书屋与文化活动室、农民夜校等共建共享、融合互促,精选部分具备条件的书屋,作为中小学生实训基地。
积极吸纳“农村知客”、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壮大乡村阅读志愿者队伍,他们深入农家书屋,开展各种公益阅读推广活动,农家书屋利用率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同时,我市《打造乡村精神文化“新家园”持续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健康发展》等2篇工作经验文章在《中国农家书屋》杂志刊发。
延伸服务功能 拓展书屋建设“新渠道”
风车、蓑衣、犁耙、锄头……2月8日,记者一走进龙潭乡曙光村农家书屋,以“读书+农具+农居”为特色的农家书屋展现在记者眼前,各种农具镶嵌在书橱之间,该书屋探索依托区图书馆资源建设农家书屋“指尖上的图书馆”,群众扫描二维码,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服务内容。
“数字农家书屋里有10万多册阅读和听书资源,全部免费。小孩喜欢听里面的寓言故事,我自己喜欢看一些亲子教育、科学营养等方面的书籍。”当天,正在这里带娃看书的曙光村村民吴雪萍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市紧盯新时代农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数字化阅读需求,探索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有序推进“掌上阅读”、微信图书馆、数字阅读云平台等数字化服务平台,将电子图书和有声读物植入农家书屋,让阅读从“书桌”走向“云端”。
同时,深挖本土出版资源,讲好广元故事,《予君一片叶》等20余种本地重点出版物被纳入省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探索“一村一策”服务模式,通过搭建网络点书平台等方式,收集农民群众想看、爱看的书目,真正实现农民读书农民选。
建立健全机制 为持续发展提供“新保障”
记者在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农家书屋看到,农家书屋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图书借阅登记等3项基本制度挂在墙上。
“我们还配套建立了书库资产管理、过期报刊残损图书处理、图书损毁赔偿等3项规定,确保书屋规范管理。”采访中,五红村党支部书记兼图书管理员张立俊说道。
“我们在农家书屋管理员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由县图书馆专业人员进村上门开展培训辅导,另一方面选派农家书屋管理员到县图书馆实习锻炼,从而推动书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青川县观音店乡党委书记何平如是说。
我市针对广元山区地域环境,推出书屋就近服务、上门服务等五项特色服务,有力保障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和边远地区居民的阅读需求。将广元文化品牌“蜀道文化大讲堂”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拓展到农家书屋。组织开展“乡村阅读短视频大赛”等主题活动500余场,覆盖群众30余万人。结合“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开展“农民读书月”送书下乡、阅读分享等活动……
如今,全市农家书屋犹如一盏盏温暖的“小桔灯”,照亮了乡村,照进了村民们的心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5 www.cng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1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002号 蜀ICP备09004036号-1